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信未来,因为现在不可理喻

(2008-05-28 18:53:17)
标签:

男人装

林奕华

集结号

杂谈

分类: 任逍遥

参加《男人装》的选题讨论会,比以往感觉到了更多的意见交锋,常常不止于双方争执不下,有时简直是三方或四方各陈己见。考虑到方案的执行力,最后不得不付诸于权力。而权力能保证的不过是效率,并非目标的正确。但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更糟:编辑缺乏方向(哪怕是一个错误的方向),耽误工作进程。

谁是对的?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由二十多岁年轻人创作的话剧《混世》。遭遇妻子背叛的男人、被朋友欺骗的男人、被钱烧到糊涂的男人、坚守自己音乐主张近乎疯掉的男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角落,为自己当下遭受的困扰而争辩。但无一例外都面临着黑洞般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将唯一的希望智投向传闻中的智者——“沙漏大师”。等待的过程充满着绝望,如同等待戈多。最后面对的却是一个背着书包,自诩为“沙漏大师”的孩子。

剧终,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相信未来”,爆笑之后的观众显然对此有些不适应,脸上流露的只有身体的快感,他们相信的是“现在”。“未来”何为?

我们可以动情于海子的“春暖花开”,但真正进入我们内心的却是——“太阳照常升起”,对未来的奢望不如止步于现实。只有一次的生命,这一事实构成了人类的悲观情结,也使得每一种可能的信仰终究变得脆弱无力。

林奕华导演的《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不过企图对信仰的迷失与做出另种注解而已。他在谈论这部话剧时曾说,“你会觉得150年前女人对幸福爱情与物质追求,与今日竟几乎一模一样”。内心的暗淡如斯。

大概是为了应验我的猜测,我在话剧结束后的观众提问环节有意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注意到剧终的一句法语念白,‘一切都是命运的错’。那您自己又是如何理解命运的?” 我理解自己的不尽人情,命题之大,很难避重就轻。林导略略有些语塞:“我坐在最后一排,演出中间注意到部分观众提前退场了,觉得很可惜,但其他观众还是留下来了。人生有很多事是没有办法的,看你是否选择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还是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未来。”

 

一个14岁即迷恋上张爱玲小说的男孩子,已经过早地透支了对未来的消极态度。“包法利夫人们”带给我们的不是“名媛的美丽”,却是弥漫过来的哀愁。“都是命运的错”,这句被导演奉为该话剧灵魂的咒语,既成为他试图摆脱自身困扰的轻飘飘的借口,更是他打算放弃拯救人类信仰危机的一次精神释放。

 

两部毫无关联的话剧,不同的演出时间和地方,不同的演员,却在一个维度上拥抱。不过,如果你以为《混世》的导演张志鹏和《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的导演林奕华能达成什么共识,那你又错了,因为他们也来自于不同的方向,去往自己其实不清楚的所在。每一个人的信仰都是唯一的,也是不可调和的,即便这些信仰早已千疮百孔。

 

在《集结号》与《投名状》之间作出“二选一”的看片抉择时,我将票投向了后者。这源于我对发生在清朝的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有着探究的兴趣。毫无血缘关系的三兄弟,偶然间义结金兰,纳投名状,最终是什么导致他们之间割袍断义?陈可辛借助主人公二虎的一句台词传递了自己的困惑——“我知道,做坏人要杀人,但不知道原来做好人也要杀人。”如果抽离当时的处境,你无法评论人的好坏。大哥庞青云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二虎与姜午阳何尝不是?

他们来自于地球上不同角落,原本携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投名状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谎言。姜午阳旁白道:“大哥在盟誓的时候就不相信投名状,只相信我们弟兄三个人。”进一步讲,大哥不相信誓言,只相信怀揣不同信仰的血肉之躯,相信他们作为人的弱点。某种意义上,大哥代表了同样不相信未来的陈可辛。

编辑部成员的分歧也终究是不可调和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请权力出面说话,如同暂时纳了投名状(契约的一种),而骨子里大家都还在自己的轨道上飞奔。

“相信未来。”只好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