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词汇:“移民”
确定选用此词汇的目的是想检测生活在美国的新移民(区别第一代移民与第二代移民等群体),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正在移民申请中,有些已经拿到绿卡但尚未入美国国籍。在定向搜索的词汇中,由“移民”一词而组合的查询词条数量最高。
从搜索清单看,用户访问比较多的信息有类似“移民法”、“移民与归化”、“移民新闻”、“移民改革”、“移民与驱逐案例”、“移民身份”、“移民及海关强化制度”、“移民服务”“移民配额”。另外有几条搜索有些意思,不妨拿出来单独讲讲。
“1920年的移民”
在美国历史上,1920年是第二次规模宏大的移民潮,它不同于第一次。第一次是英国、法国及德国的移民来到美国希望为家庭寻求更好的赚钱机会,但是他们经常遭到来自美国人的歧视。这其中,尤以意大利及爱尔兰天主教徒为甚。他们在工作中常常受到不公正待遇,受到黑手党的攻击。第二次是由南部和东部欧洲移民组成的。
“墨西哥移民”
据2005年的移民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的移民中,来自墨西哥的人数是最多的。截至2005年底,美国的墨西哥裔移民约达1100万人,华裔约为180万人,印度裔约为140万人。
据BBC报道,2006年10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项极具争议的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将沿着美国边境兴建1千多公里长的隔离墙。在成为法律之后,当局就可以在经常被用来偷渡入境的地点,兴建1125公里长、配备监测设备的隔离墙。
“移民配额”
美国移民所以难办,除了限制性条件繁复之外,还有配额堡垒。配额的分配不以申请人的多寡而定,再加上对某些国家的限制,因而不同的类别会有不同的等候期,相同的类别但由于出生国家的不同也可能有等候期的区别,因此,提出移民申请的人,如果在类别方面尚有选择余地,应在了解了各配额的等候期之后,再权衡具体类别对自己的利弊,最后作出选择。
“绿卡抽签计划”(http://www.usafis.org)
如果你曾在电子邮件中提到移民美国的事,你一定会发现在打开邮件页面后的右侧经常会出现一个叫做“美国绿卡抽奖计划”,上面还出现一张绿卡样张图片。不少人误以为又是网上行骗。其实不然,这是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多样性绿卡抽奖”计划。如果你不是美国公民,你可以借助参加此计划获得得之不易的绿卡。如果你出生在大陆,而你的父母又全是大陆出生,那你就基本没戏。不过如果你的配偶出生在台湾或香港,那么可怜的你又重新获得了价值——有资格申请了。看起来,大陆出生的哪里都沾不到便宜。
至于抽奖有没有陷阱,在大陆问这个问题是有建设性的,不过在一个法律严得密不透风的美国,敢公开撒谎的恐怕没有大陆买假冒奢侈品的人多。绿卡抽奖是免费计划。Usafis只收取申请服务、资料检查、表格正确填写等方面的费用。
搜索移民的问题从各州的查询到各自案件进展情况的查询,使用的关键词五花八门。其中最长的一个多达21个字,不过翻译成中文数量不可能对等。这位仁兄要查询的信息是:“2006年4月19日、移民、我们已经在通过或者登记的基础上邮寄了资料”。大概是因为心急,还错误地将“on”写成了“oon”。想必善意而聪明的AOL网站会提醒其文字中的bug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