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何以流氓起来?
文/ 瘦 马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最初这话主要用来给偶然失足的人下台阶。对于泡网者而言,湿脚后找个台阶却需要付出代价,动动嘴皮子是不行的。鄙人最近就因为毫无缘由地被spyware盯上而经历了诸多“生死疲劳”(莫言小说名)。这东西经常从右下角跳出来,而且生成一个界面,遮蔽全屏幕。更另类的是,它居然阻止我访问gmail,其他网站一概放行。估计是Google太狂,得罪了spyware的高手。在网上查了查各方对这个所谓流氓软件的评介,倒也没有一棍子打死。众英雄愤懑的理由九九归一:强迫别人下载,甚至还会不时进入你的账户。盗不盗用你的信用卡或者你与情人的谈话记录就只能走着瞧了。既然湿脚成了日常便饭,心理上就早已准备应付未来某一天的尴尬遭遇:你开会的时候,突然一个孩子跑上来拽着你的衣角,喊你爸爸什么的——谁让你糊涂之间与人在网上勾搭过呢?马克·吐温大抵遥望过外web1.0中的荷包鼓起来后男人的心理流变。
借用美国人的价值观:Spyware最初应该没有打算就做流氓。我相信周鸿祎最初做3721的时候没有暴力到使用“硬性插件”。何以后来网上流氓气越来越重?从公开捆绑到施以黑手、暗地绑架?从教育层面看,似乎难以释然——它们本身就是受教育的后果啊。如我等数理不通之辈,如何折腾出病毒软件?想流氓都手脚笨拙。
傻瓜太多,这至少是流氓软件甚嚣尘上原因之一。我查了查受病毒侵害的人在论坛的留言,不少就是糊涂之间按下了“确认键”。现代广告的发天花般的竞争又迫使此间的天才也日渐庸俗化,进而流氓。将互联网恭维成维也纳金色大厅,那真是无知无畏。我觉得它更类似城乡结合部——简单粗暴的文化。女演员要一夜走到罗马,吃西餐贵且上菜太慢,还是快餐对位。“肖杨事件”中的女主角突然成为媒体宠儿,而读者、看客也忍不住挤进去看热闹。此类事件算不算现代传媒中的流氓软件?留下作业。
“流氓”所为正在悄然进攻我们身体中的一处软肋——是非界河。为了删除spyware,我搜索到大量计策,但大多离不开下载新的软件。作为对最初信任感的回报,我下载了一个软件,结果非但没有删除原来的间谍软件,反而又按插进新的病毒。去知名网站下载知名软件,主意不坏,可以得付出一笔钱。既然互联网宣称知识共享,那付钱就显得对不起时代了。不过,谁来负责对共享的知识进行甄别呢?“百度知道”对答案比较对头的人送以小红旗,红旗虽小,信用颇高,是非曲折极易一笔付之东流。维基词典目前更像是一个卡拉OK的大包厢,要真走出几位打不倒的歌星,恐怕还需要引进甄别系统。历史上的传统观人术建议不妨介绍进来。曾国藩《冰鉴》全解总结极细,随便几条就够web2.0分子吃的:“六戚”观人法、“六征”观人术云云。
不过,浩浩《冰鉴》上中下全册累计文字高达296万字,识人之前就先把自己累趴,显然有失人性初衷。
据报道,山景城里的媒体巨头Google在准备推出Google版本的字处理、电子报表和其他桌面程序。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将很可能区别于传统的软件,它们或许根本就不是那种容易被攻击、改写的软件,所以就根本不用为随之而来的病毒而杞人忧天——流氓的基础给彻底摧毁了,人想坏都没了可能性。那时就用不着王朔和徐静蕾絮絮叨叨地“让梦想照进现实”了——现实自身就成了梦想;那时卡夫卡也终于觉出了自己在是否进入城堡前所浪费的精力——城堡的各种可能性归成了一点。你只有在那个点上,无论是以什么方式,生或死,道德或非道德,正人君子抑或匪气十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