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国家乒乓球队双双获得男团和女团冠军实况转播后,在网上搜了一下做电视广播讲解的李晓东教练的简历,竟然没有找到。李晓东应该是52或53年左右出生。文革前,李晓东那时已是北京市少年单打冠军,右手直拍正胶,两面近台快攻。第二名是东城区草厂胡同小学的宋嘉星,第三名仍然是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齐小非。那时我是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乒乓球队的,酷爱乒乓球。小学四楼的大厅里有六张乒乓球台,每天放学后就到那里打球,如醉如痴。
文革前,我观看过的一场少年乒乓球比赛中,李晓东代表府学胡同小学出战,竟然输给了中绦小学的直拍反胶的六年级的孟德堡。两人相比,孟德堡发球有变化,有转与不转两种,李晓东吃了一些关键场合的发球。李晓东只能近台两面攻,而孟德堡能近台进攻,防守时采用远台打回头。相比之下,孟德堡更加全面,也有变化。那时我是四年级(因为早上学一年,当时应当是九岁),李晓东是五年级,孟德堡是六年级。因为当时庄则栋的两面攻风靡全球,所以正胶两面攻是那时的主流打法。
在文革中,于北京工人体育馆的买乒乓球比赛门票时,又遇见了也买球票的李晓东。记得当时李晓东头上竟然有了白头发,印象深刻。排队买票时,有一个男孩子要加塞,有人不让,那个男孩子要打人家。李晓东看不过,说:“你打我得了。”看着高出一头的李晓东,那个男孩子不吭气了。当时觉得李晓东很硬。
文革后期和改革初期,观看过李晓东代表北京队、国家队参加的国际乒乓球比赛,也在先农坛体育馆的北京运动队,观看过他和王燕生的训练等。那时的王燕生还是个小孩子,也是两面攻,后来进入国家队,成绩一般。主要原因是,那时乒乓球正胶两面攻技术已不再先进,不能对付弧圈球技术,变化少,只能攻不能守,面对弧圈球只能用减力挡应付和周旋,十分被动,贸然强攻失误又多。在乒乓球的速度、力量、旋转和变化四要素中,正胶直拍两面攻缺少旋转和变化,打法单调。而弧圈球技术,特别是横拍两面拉攻型技术,占全了乒乓球的速度、力量、旋转和变化四要素。成为目前的主流打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