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bug录(之二):《南方周末》不懂索尔·贝娄

(2007-05-19 23:11:19)
标签:

南方周末

错误

索尔·贝娄

saul

bellow

诺贝尔文学奖

怀斯曼

分类: 《媒体bug录》
 媒体bug录(之二):《南方周末》不懂索尔·贝娄
  
                                                        双鱼一生
 
    《南方周末》2007510D26电影版头条文章《“我努力使我的电影看起来很美”——专访弗雷德里克·怀斯曼》(访问者为纪录片制作人周浩),周浩问:“您会向我推荐哪部小说?”怀斯曼答:“并不是哪一部具体的小说,而是你要广泛地阅读。我最喜欢的美国作家是19世纪的亨利·詹姆斯、霍桑。英国作家我喜欢狄更斯。我还很喜欢美国当代作家,比如,菲利浦·罗斯、SAW  BELLO。”
    怀斯曼乃记录片一代雄才,强调从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去体悟纪录片创作的思维方式。列位看官,你看他在接受专访时一口气对来自中国的纪录片制作人说了5位心仪作家的名字,前几位都如雷贯耳,唯独最后这位SAW  BELLO的面目好生可疑。
    SAW  BELLO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能在怀斯曼的个人排行榜上与狄更斯、霍桑齐名?其实,SAW  BELLO端的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乃《南方周末》作者、编者和校对者无知与草率的牺牲品,原名SAUL  BELLOW、中文名索尔·贝娄的美国大作家是也!
    索尔·贝娄1915年生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后举家迁至美国,并长期在芝加哥大学等处任教。1953年,《奥吉·玛琪历险记》的出版使索尔·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由于他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这部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中描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之作。其后,索尔·贝娄陆续出版了《赫索格》(1964)、《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终于,在1976年,由于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 ”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0546,索尔·贝娄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的家中去世,再过两个月零五天就是他90岁的寿辰。
    尸骨未寒的索尔·贝娄大概不会料到,自己过世刚满两年,就被遥远中国的报纸开了个尴尬的玩笑。这么一个鼎鼎大名的作家,当然应该以中文名字“索尔·贝娄”出现在中文报纸的版面上!即使不用中文名字,也不应该把人家的英文姓名连名带姓全给拼错,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这个错误,让纪录片制作人周浩、为这次专访提供翻译的Alice 王都露了一个小怯,而《南方周末》的编辑和校对者,则无疑露了一个大怯!——他们对索尔·贝娄、对美国文学、对诺贝尔文学奖、对西方世界的文化谱系太无知了!
    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幸亏《南方周末》只把SAUL  BELLOW错成了SAW  BELLO,而没有错成SMALL  BELLO。否则,可怜的索尔·贝娄在中国,干脆就叫“小背篓”好了!小背篓,晃悠悠——唉,这晃悠悠的编辑水准和报纸质量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