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手艺》主持人串词之六

(2006-04-17 22:39:50)
分类: 《留住手艺》
 
 
 
 
第六集:《榨糖》、《竹编》、《木桶》
 
 

  开头:

  大家好!欢迎参与到“留住手艺”的人群当中。

  17世纪,明朝的工艺专著《天工开物》中开始有了手工榨糖的记载。据专家介绍,手工榨糖的工艺在世界各地都大同小异。云南省孟连县的芒允村,据说是我国现在唯一仍然使用手工榨糖的地方。 (接《榨糖》片子)
   

  中间(1):

  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手工技艺。盛产甘蔗的云南孟连,家家户户都会榨糖;而生长着万亩竹海的四川邛崃,人们就顺理成章地“靠竹吃竹”了。(接《竹编》片子)
  

  中间(2):

  我们的编导从四川还带回来这个东西,我先戴上吧,怎么样?像不像“人在江湖漂”的大侠客?四川邛崃当地人的竹编器物,因为取材于特殊的“慈竹”而经久耐用。中国手工艺的经典著作《考工记》中,有这样十二个字:“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季节、地域、材质和做工的四大差异,使得每一种手工艺品都和特定的人群紧密相连,折射出特定人群的生活、生产方式。比如,在我的家乡江浙一带,人们都喜欢用木桶和木盆。(接《木桶》片子)
 
 
  结尾:

  江浙人至今保留着用木桶的习惯,是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多梅雨,木头不容易开裂。对了,这个东西戴了半天,还没告诉大家它是什么呢。是斗笠吗?把它送给我的编导曾经语重心长地劝过我:你又不是锅,老顶着个锅盖干嘛呀?记住,为了能在头上戴牢,里面有个竹圈的才是斗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