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手艺》主持人串词之三

(2006-04-12 10:10:25)
分类: 《留住手艺》
 
 
 
 
第三集:《土陶》、《造纸》
 
 

开头:

  各位好!欢迎收看《留住手艺》。

  我国的云南省,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山高水深,历来与外界的交通多有不便。所以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地方,还保留着许多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新平县的傣族人,至今仍然延用着8000多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土陶烧制工艺。我们的编导跟随云南省博物馆长期从事田野考查的研究员罗钰,在新平县记录了土陶的整个制作过程。(接《土陶》片子)
 
 
中间(1):

  新平县的土陶采用的是“泥条盘筑法”,和大家熟悉的“拉坯法”不一样,泥条盘筑法既能够节省时间和原料,又可以使土陶的器壁薄厚均匀。它是经过700到800摄氏度的低温烧制完成的。“拉坯法”制作的陶器,则需要进窑烧制,所需的温度高达摄氏1300度。

  
中间(2):

   据史书记载,公元105年,蔡伦向东汉和帝献“灞桥纸”,它的原料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等。而我们在陕西,找到了据说是蔡伦造纸术一脉单传的地方——北张村。北张56村距离陕西洋县的蔡伦墓只有二百多公里,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他们现在用的是中国最早的造纸方法。(接《造纸》片子)

  
结尾:

  一般的老百姓都说造纸有72道工序,实际上这是将造纸工序给细化了。造纸的最基本工序只有6、7道。各民族的造纸方法大致上都差不多,根本的区别在于造纸的原料不同,有的用竹子,有的用草,有的用枸树皮,南方有些地方还用芭蕉叶、芭蕉根和菠萝叶、菠萝皮来造纸,可谓是“殊途同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