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手艺》主持人串词之一

(2006-04-10 20:52:24)
分类: 《留住手艺》
 
 
 
 
第一集:《锔碗》、《擀毡》
 
 
 
 
开场:
 
  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为您制作的特别节目《留住手艺》。
  
  我是在古城扬州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沿着一条街的这头走到那头,有着各种各样的店铺、摊档:戴着老花镜的裁缝在缝缝补补,还没出师的小篾匠乖巧地编着凉席,刀具店里的师傅磨剪子啊镪菜刀的忙个不停,修鞋匠坐在一张小矮凳上卖力吆喝,再走几步,又闻到老式剃头店里飘出的廉价肥皂水的熟悉味道——当然,小孩子嘛,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老字号的小吃店。不知不觉,家乡的街道已经改头换面,而那些传统的老手艺也像大海退潮一样,悄然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消失。从2003年6月开始,我们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五个摄制组,分赴华北、华东、西南和西北等地,甚至还远赴台湾省和日本,历时数月,拍摄到了30多种传统手工艺。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不知算不算巧合的现象:往往交通便利之处,几乎见不到传统艺人的身影,只有在远离县城、远离公路的地方,才能苦苦地寻觅到一些几乎要绝迹的传统手工艺。
  
  锔锅锔碗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为了找到一个锔碗的手艺人,我们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在浙江的萧山,我们终于找到了今年已经75岁的蔡焕根老人。(接片子《锔碗》)
 

中间:
 
    一只破碎的瓷碗,几件简单的工具,加上精致的手工,10分钟之内,一件不可思议的作品就完成了。虽然蔡焕根老人已经有10年没干过这门手艺,但幸运的是老人还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完整的工艺流程。
  
    在甘肃省民勤县我们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在离村子十几里地的牧场,我们找到了正在放羊的毛毛匠唐培玉,毛毛匠是当地对擀毡、纺羊线、做羊皮袄的手艺人的统称。唐培玉虽然是毛毛匠中的高手,但他忙着擀毡的日子,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接片子《擀毡》)
 

结尾:
 
  现在谁家里如果还保存着锔过的碗,那可真是一件稀罕的宝贝了。会不会有一天,人们为了赶时髦,像穿着打了补丁的牛仔裤一样,重又端起钉着锔子的大海碗呢?也许,像锔碗和擀毡这样的手艺是注定要消失的,因为人们不再需要它们了 ,市场没有了。多少年以后,我们只能从这样的儿歌里来追忆锔碗的乐趣了:“锔锅锔碗锔大缸,缸里有个小姑娘。十几啦?十五啦,再过两年就娶啦。”
  
  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留住手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