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故都纪南城

标签:
旅游 |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1mrX6.jpg
1961年,纪南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楚纪南故城保护碑。
http://image.hnol.net/c/2008-06/06/10/200806061051161421-239867.jpg
http://s2/mw690/001j5vt4zy6Q3yikqd391&690
http://image.hnol.net/c/2008-06/06/10/200806061052109321-239867.jpg
纪南城复原图
http://s10/mw690/001j5vt4zy6Q3xUCH9Lf9&690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87142.jpg
渔民在流经纪南城的龙桥河布设鱼网。
荆州城小北门外约5公里处,有一片漠漠铺展的土台,起伏平缓。行走其上,微风轻拂,满目农田静卧,草木安然生长。
如果不是路边一块飞檐石碑提示,游人很难将之与两千多年前繁华的楚国国都——纪南城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带在今天看来平朴无奇的土台,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是南方最大的一座都市,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纪南城因在纪山之南而得名,当时称郢都,因地处楚国南方,又称南郢;又因在纪山之南,也称纪郢。据《史记》载,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开始,到公元前287年秦将白起拔郢,楚国在这里建都达411年之久,先后有20个君王在这里执政。楚立国八百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此定都,经历了其最鼎盛繁华的时期,在这里建起当时第一流的大都市,自在情理之中。
纪南城之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朱然传附子绩传》,其后在《荆州记》、《水经注》、《括地志》等书中都有记载。现在,纪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块大石碑,上刻"楚纪南故城"五字,为郭沫若手书。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6bMbP.jpg
考察纪南城的记者们行走在南面城垣下,图左高阜即故纪南城城墙。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2AI0a.jpg
东垣城墙。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43261.jpg
横跨龙桥河的龙会桥。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7HZ9u.jpg
现存的纪南古城某些地方的城墙顶面有6至8米宽,可并行两辆卡车。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141529195UWs2.jpg
古纪南城内的广宗寺,几经兴废,孑留至今。
楚国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纪南城。如我国最早使用的黄金币“郢爰”,吴起变法,确认新兴地主阶级土地私有权的“量入修赋”等重要法令,就在这里颁布和推行。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大多来过楚国,孔子、庄子、墨子就曾出入纪南城,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在此担任楚国“左徒”(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写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诗篇。
纪南城现存遗址的土城垣周长15.5公里,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有3个现在的荆州古城那么大。至今有的地段高六七米,都为夯土筑成。全城共有城门8座,南北各有水门一座,每个城门有3个并行的门道,城东南部可见大型宫殿遗址,附近分布着纺织、冶炼等作坊遗址及商业区遗址,可见当时的繁盛之状。
秦国大将白起“拔郢”后,此城遭到彻底的破坏,地面建筑物化为灰烬,只剩下一座土城城垣。从此,后人只能以想像来推演当年纪南城“朝衣鲜”而“暮衣弊”的景象了。
如今的纪南城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除在城内的陕家湾发现有部分小型楚墓外,在城外尚有三大墓区,保存着当年楚国王公贵族的大、中型墓家700多座。这些楚墓有的有高大的封土堆(冢),有的地面上则无任何痕迹。有封土的大墓一般是楚王墓和上、中层贵族墓,无封土的小墓则是楚国下层贵族和平民的墓。
在几座中型楚墓中出土了数千计的文物,其中不少为珍品,如彩漆木雕鸳鸯豆、彩漆木雕虎座飞鸟、铜弩机、彩绘石编磬等。纪南城东南隅的凤凰山西汉古墓中,还曾出土著名的西汉男尸、大量的汉简及精美彩绘漆器,现保存在荆州市博物馆内。
纪南城是我国目前南方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址。因其对于楚国所具有的特别重要意义,荆州也常被称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可谓楚文化孕育成熟的摇篮。1961年,纪南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4MqRU.jpg
垂线球。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80K04.jpg
陶井发掘情况。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7P6SZ.jpg
三十号台基遗迹。
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都,纪南城所处的位置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越过两千多年的岁月,依然可以看出其地理位置之利。纪南城西连八岭山,东邻雨台山,南望长江,北靠纪山,东南为古云梦泽。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米左右,高出现在的荆州城约10米,属丘陵地形,地表呈微波起伏,中有成片的平坦地带。因此,它既便利排水,又可引水入城,发展水上运输。
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勘测与发掘,现已发现纪南城遗址有夯土台基84座,水陆城门7座。其中,西城垣的北城门有3个门洞,两边走行人,中间通车马。南城垣西水门,也有3个门洞,每洞宽度为3.4米。水门河道宽绰,可并行3个船队。从门洞的规模,可以想象得出,纪南城在当时是何等气派!其一门三道的水门建筑,是楚人的创举。
城垣除东、西、南、北为直线走向外,每一角采用了切角构筑方式。据专家分析,这一设计是用以增强城垣的结构力和扩大城垣的防护视线。此种建筑形式在江汉地区的原始社会晚期和商周时代的城址中,均可找到其雏形,说明楚人构筑纪南城城垣时,在继承本地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在城垣构筑形体和工序上,楚人先修城垣主体,后筑内、外护坡。整体城垣均为夯土构筑,夯层明显,夯窝密集。据文献记载,楚人使用了“版筑”技术。版筑,可使城垣夯层规整,断面的结构力强,内、外护坡为外陡内缓,对外可严加防守,对内可不断增援兵力。每座城门与城垣分开构筑,再加夯土衔接,使得整个城垣形体一致,坚固持久。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9NoO8.jpg
筒瓦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1RRKk.jpg
板瓦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6LCtk.jpg
排水管
从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来看,城内的布局由已探明的4条河道来划分。朱河由北垣中段自北往南,龙桥河由东垣中部自东往西,新桥河由南垣中部自南往北,松柏古河道从凤凰山西坡由南向北与龙桥河中部相连,将城内分为宫殿区、贵族府第区、平民居住区、手工作坊区。纪南城内东南隅,据考为楚王宫殿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是城区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宫殿区内,从发现的夯土台基来看,当时王宫的规模宏大,既有层台累榭,又有地下宫殿,布局严谨,堪称列国之首。
纪南城内现有高地300多处,经考古勘探已初步确定为当时建筑台基的有84处。王宫区外,是手工作坊、店铺与居民的住宅、街道、集市。城内已发现古井400多口。
从这些遗址,可以想象出当年纪南城的大致格局。如此多的城门,宽阔的门道,密集的水井,都可以说明当时的楚都人丁兴旺;而人丁兴旺,又是城市繁华的标志之一。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59B5T.jpg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金币——郢爰。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34vqg.jpg
楚庄王出征塑像。
http://www.cnchu.com/attachments/2010/04/666_201004280836192wZQE.jpg
楚纪南城古代建筑群遗址——第013号古建台基。张明贵摄
据史料介绍,当时纪南城商贾云集,交易活跃,路上车相碰,人擦肩,有的人早上穿件新衣进城,晚上归来就被挤破了(见桓谭《新论》: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因此,民间传说中将纪南城称为“挤烂城”。
纪南城是我国目前南方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址。因其对于楚国所具有的特别重要意义,荆州也常被称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可谓楚文化孕育成熟的摇篮。
2010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京签订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将荆州片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根据协议,今年起至2015年,双方将加强协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荆州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该大遗址保护区以楚纪南城遗址为核心,同时涵盖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