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Q(脑指数)
(2012-10-22 14:01:58)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心理学名词 |
什么是EQ(脑指数)
脑指数是一种比脑部身体质量比值更为精确的测量方式,因为它考虑到了异速生长的因素。脑指数的关系与公式只适用于哺乳动物,不适用于其他动物。
在动物进化史上,脑或神经系统的大小与动物行为的复杂程度是相关的。有人主张用脑的相对大小来衡量脑的进化水平。脑的大小与身体大小的比值可以说明脑的进化水平。下表是用脑指数标明的一些哺乳动物的脑的大小的变化。
表1 常见的几个物种脑的大小的比较
物种 |
脑容积(毫升) |
脑指数 |
鼠 |
2.3 |
0.40 |
猫 |
25.3 |
1.01 |
罗猴 |
106.4 |
2.09 |
猩猩 |
440.0 |
2.48 |
人 |
1350.0 |
6.30 |
上表中,脑指数是用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脑的大小的比值来表示的。所谓预期大小是指哺乳动物脑的大小的平均值,它考虑了脑重于体重的关系。哺乳动物脑重与体重的平均比值为1.0,如猫。如果某种动物的体重是猫的体重的两倍,脑的重量也是猫脑重量的两倍,那么,它的脑指数(EQ )便是1.0。从表中看到,随着进化阶梯的上升,脑指数是逐渐上升的,人脑的EQ约为猩猩脑的2.54倍,约为鼠脑的15倍。
一般而言,动物脑的大小应随身体变大而增大(呈正相关),体型较大的动物应有比小动物更大的脑部。但这样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小动物的脑部占身体的比例较大型动物为大,即拥有相对较大的脑部,老鼠的脑部身体质量比为1/40(接近人类的比值),而大象虽然智力甚高,其脑部身体质量比却小的多,只有1/560。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可能是神经元的大小固定,当动物的脑部变大时,神经元的增加导致脑部增加的比例较身体其他部分的增加为少,这种现象引入了「头部集中化指数」(cephalization
factor);E =
CS2,其中E与S分别是身体与脑部的质量,而C是头部集中化指数。但只考虑身体和脑部的关系是不够的,应同时考考动物全身的大小。为了弥补这个因素,已想出了一个新的原则,通过描述各种相互不同的哺乳动物的脑部身体质量比并通过曲线拟合以便更好地符合资料。
动物的智力很难确定,但是脑部的大小与身体是有关联的,更大的大脑能够有效的完成更加复杂的认知任务。EQ公式,相比较简单的测量动物的脑重或脑重与体重的比值,能够更好的区分动物智力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