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昨晚在圆缘园坐到接近十点钟,梅菜扣肉饭比海鲜咖喱饭要好吃。
其实感觉,那样静静坐着也很不错,刘刘说,其实她是一个低调的人,其实她不喜欢那种喧哗的环境,跟三五好友这样静静坐着,上上网,翻翻杂志,聊聊天,发发牢骚,其实是她所向往的,我们说,只知道你低调,没想到你这么低调,结果这句话,后来便成了彼此的口头禅,说什么都能扯到那个上面去。
豚说,喜欢写字的人,如喜欢写博的人,其实内心都是极度寂寞的人,因为他们不擅于诉说,不擅于表达,不擅于交流,我想这话是有道理的,至少在我这里而言,是有那么点意思的,但要纠正与强调的是,有些人,不是不想要去诉说,去表达,只不过许多事情,讲出来未必有人会懂会理解,并讲出来也没有什么变化,心里面未必会舒坦,又何其去浪费口水,有时候,交流还是要“国界”的,如我。
跟刘刘谈到中庸,这是小南近年来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一直以来都以为跟低调比较接近,做任何事情不要张扬,平平静静的做自己,听他讲得多了,便以为真是那样了,还一直傻傻认为,年轻人不需要太中庸,那样生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这辈子,我最惧怕的事情就是白活,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引用一下详细含义:
“中庸”原为“用中”;为了用中,需要有判断及选择的智慧,又要有内心真挚的情感,同时面临困难时可以坚持下去。
人之“中”即是向善的本性,人要“用”中,则需择善的知与行配合。具体说来,中庸就是“择善固执”。何止一般百姓长久以来不易做到,连许多知识分子也会发现这是极为艰巨的挑战。至于孔子以前是否即有“中庸”理想,则是另一问题。至少这比用“不偏不倚”去解释,要更为明确,也更为合乎儒家人性论。
“比如你走夜路发现一个强盗拿着刀在拦路抢劫妇女,你是躲着走还是直接冲上去?很多人认为躲着走少惹事就是中庸,其实那是懦弱。直接冲上去也不是中庸,那是冒失。如果你是个壮小伙,你应该抄一个最方便的家伙比如灭火器木棒石块悄悄上去就照歹徒脑袋一下,然后叫报警。如果你也是弱女子,你应该马上想办法报警。后者是中庸,中庸就是不怯懦不冒失,要勇敢。勇敢不等于冒失鬼。”
武汉,最近的天气真是挺给面子,阳光明媚,虽然我一向钟情黑夜,可面对这样难得的暖阳,心里似乎也跟着温暖许多,这座南方城市,在严冬腊月,总有晒些年货的风俗,你看,现在家家户户的窗檐上,门口旁,都串挂起那些腌制好的咸鱼咸肉,仿佛已经能够闻到年味,突然发现,原来“上方宝剑”也要晒太阳。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圈子——暧昧静默逃亡...没有固定话题,只是等你来...
——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