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奥特莱斯。
“从前,在西班牙,有一头小公牛,名字叫作费迪南。其他的公牛爱跑、爱跳、爱抵角。只有费迪南不喜欢。他喜欢静静地坐着,闻闻花香。”这是1936年在美国出版的《爱花的牛》的故事之初。在家里琳琅满目的绘本里,它外观看起来并不那么出色,画面都是黑白,但深得三岁娃的喜爱,而作为妈妈的我,从中领悟的更多。
如果家里宝贝如费迪南一样是不“爱跑、爱跳、爱抵角”的另类“小公牛”,作为妈妈,我们该如何爱?
逍遥童鞋打小就是个安静的小伙子,刚出生住院的几天,他大都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饿了就“哎哎”温柔地叫几声,从不大哭,和病房内一个晚一两天出生整天哇哇大哭的小弟弟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他很早就会说话,词汇量也不少,但见了陌生人不会如大人们期望地那样利落地打招呼,要不不说话,要不就羞涩地笑一笑。
对于小盆友们很热衷的滑滑梯等活动,他观望的多,参与的少,有时很想去滑,但在走台阶上去的过程中会因为上上下下的小盆友多且快速让他产生不安全感而放弃。各种室内游乐场,他想玩敢玩的项目少之又少,因而也很少如其余小盆友一样,在室内游乐场酣畅淋漓地奔跑、流汗。即将3周岁时,依然不愿骑自行车,他说觉得还有点儿紧张。当初骑扭扭车,也比别的小盆友稍晚一些。
在其他孩子一起跑着跳着闹着时,他如费迪南一样,安安静静地闻着自己的“花香”,他喜欢在家玩车和阅读。
爱的三部曲之一:担忧
“费迪南的妈妈担心,他总这么独自呆着,会觉得孤单。”
和牛妈妈一样,开始难免担忧,虽然有家人的陪伴,但是作为一名小盆友,喜欢和大人在一起,不参与小盆友们跑跑闹闹的活动,会不会不合群?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运动能力偏弱于同龄人,是不是有问题?种种小忧虑时常萦绕心头。
爱的三部曲之二:建议
“你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跳,一起抵角呀。”这是牛妈妈对费迪南的建议。
和牛妈妈一样,我们也积极地鼓励和引导。比如发现他不愿骑车那会儿,就把《汤姆骑自行车》拿出来时常念念,晚饭后出门散步,特别指出那些骑自行车的小盆友,让别人骑车的快乐逐渐感染他。比如不敢滑滑梯,就在人少或没有人的时候让他单独上去,帮助他滑下来,体会滑的感觉,但实在不愿意,也不勉强。带他和别的小盆友一起出游,观察他和小盆友如何相处。带他去别的小盆友家里玩,鼓励玩到一块儿去。等等。
爱的三部曲之三:尊重
牛妈妈“看到费迪南不觉得孤单,就由着他自己呆着,自得其乐。”
画面上的牛妈妈,挂着标有“mother”字样的铃铛,她放心地留费迪南独自坐在栎树下闻花香,这样的善解人意,值得所有的妈妈们学习。
尽管曾经做过如上文所说的各种尝试,但对逍遥童鞋来说,意义并不大,比如一群孩子在玩跑步比赛,他虽然心里很想去,但不愿一起起跑,还非得拉着大人一起跑,或许因为不是很熟悉;和单个小盆友在外相处都很友好,但是不喜欢去别的小盆友家里玩,有小盆友过来玩没问题。
于是,索性就“无为”吧。尽可能地为孩子的爱好提供条件,不勉强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家里充满了各种各样跟车相关的东东,各种各样车模型,各种各样车绘本,欢欣地接受逍遥给每个人取车名,于是全家成为名车世家,并有逐渐向家外“扩张”之势;添置了四个书柜放置陆陆续续购买的绘本,相信在书里宝贝会读懂一切,珍惜一路的亲子阅读时光;既然孩子对于和小盆友玩兴趣不是很大,咱就大手牵小手,发现各处美景吧,从美丽的杭州到大浙江,从异国的蓝色海岸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小人儿一路锻炼着,适应着。
而不知不觉间,发现孩子的成长,让人欣喜:
差不多两岁半的时候,带表面内向羞涩的逍遥上班一天,对小人儿刮目相看:遇到有进来的叔叔、阿姨、伯伯、外婆……他都大方地打招呼,会像在家跟亲人交流一样跟他们聊天,就算妈妈没有跟随,他也很安心地跟着他们去别的办公室,收到好吃的会说谢谢。
虽然开始骑扭扭车的时间比较晚,但一旦骑起来,会熟练到在家里玩漂移!昨晚上,终于要求骑自行车了,在小区的广场上一圈又一圈,乐在其中,假以时日,又该会玩点花样了吧!屯了一年的小自行车,如今骑上去也显小了,赶紧儿买新的,嘿!
上幼儿园两周,虽然没有上任何托班、兴趣班的经历,但入园的第一阶段可说非常顺利,吃好玩好努力睡好,也许正因为入园前没有固定的小伙伴,入园后在心理上反而更能接受班里的小盆友,目前来看,每天都是开开心心去上学,甚至周六也要去上学,呵!

牡丹雍容华贵,兰花高雅恬静,梅花清幽雅致,如花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特性,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让一株月季非得长成牡丹,而是如善解人意的牛妈妈一样,淡定、从容地帮助孩子长成他原来的样子,并让他乐享自我,这样就足够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