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体下跪洗脚感恩孝心育儿 |
分类: 杂说一锅炖 |
据新闻报道,为迎接“母亲节”的到来,2011年5月6日,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明德小学100名学生,校园同场给妈妈洗脚。上图为集体洗脚的“宏伟”场景。看到图的刹那,我诧异了,震惊了,如围脖@于天宏说——只有中国才会有的行为艺术啊……
5月5日的报纸上,也有类似新闻——5月4日,广东实验中学的操场上出现了令人诧异的一幕:在该校的第一届青年礼上,初二全体同学在操场上给父母下跪,并从父母手里接过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
诚然,不否认主办方举办集体给妈妈洗脚,集体向父母下跪活动的初衷,旨在倡导孝心和感恩之心,也确实有部分家长和孩子获得了暂时的亲情交流机会,甚至起到了煽情的宣传效果,但如此的刻意,如此整齐划一、齐刷刷的场景,却难免有作秀的嫌疑!
试问问题三——
一、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和感恩,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裸裸展示吗?
中华民族倡导百善孝为先,但在东方的内敛和腼腆气质之下,大部分人在表达对父母的感情之时,往往不会采取特别夸张的行为和方式,更何况,这属于孩子和父母之间内部的、私密的亲子交流,过年过节,有些家庭有孩子给父母行跪礼的传统,某一日母亲特别辛苦操劳,孩子有心帮妈妈打盆洗脚水,这些,都是特定场合的自发行为,发乎情,展于行。而应学校要求,集体行跪礼,对于孩子来说,是真的发自内心地一跪谢父母还是无奈地迫于要求而跪呢?
据报道,下跪经过是学生一开始犹豫、面有难色、互相观望、面面相觑,在主持人的一再鼓励和催促下,才有了第一个下跪的同学,慢慢增加的同学。作为父母,个别可能很感动,但普遍可能带着尴尬和不适感接受了孩子的如此大礼。
给妈妈洗脚,可能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相当多的学校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母亲节前夕的集体洗脚,该是这一作业的特殊做法,也许没有下跪这么犹豫和尴尬,但负面作用,跟上者相比并没减轻多少。如果非得通过洗脚这一方式让学生表达孝心,放在家里该是更好的方式。
二、被下跪和洗脚,是父母所需要的孝心和感恩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在书中记录,她如何应对女儿圆圆学校要求孩子在每个周末给妈妈洗脚并写作文谈给妈妈洗脚感受的事例,她的话,我想该是很多妈妈的心声——“妈妈还这么年青,也很健康,为什么用你来给我洗脚呢?哪怕我老了,只要自己能干,洗脚这个事也不愿别人代劳。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但只有一个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才有必要去提供帮助。关爱的方式得体,才能给被关爱者带来快乐,否则的话不如不做。”
大部分被洗脚的孩子妈妈,她的工作应该不是需要用双脚翻山越岭赶路,劳动的双脚需要特别呵护,也不至于因为身体原因连洗脚都需要孩子的帮助,只是在主办发的被安排之下,被孩子洗脚,在这一特定场合也许某些人会产生刹那的感动,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有些尴尬,这样的洗脚,又有多少大意义呢?
下跪则更甚,不得体的夸张方式,对行动的施行和接受双方来说,都不是内心所需要,无助于表达和接受孝心和感恩。
三、倡导孝心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吗?
一封家书,比起下跪,该是更好的方式,可惜因下跪而被忽略。
教育孩子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做点滴小事不是更好吗?妈妈出门上班,道声路上小心,下班回家,倒上一杯水,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父母真心实意的关心,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和煽情的方式,点点滴滴蕴含在日常生活里,父母自然感受得到。
如果真要点形式,不如倡导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一些拥抱等亲密行为,0距离的亲密接触,会更容易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开展真诚的交流。
不得不再次说一句:我们的社会,已是如此浮躁,如此哗众取宠,就如这日渐炎热的天气,让人无法沉淀思绪、宁静思绪,每天可能上演无数的雷人囧事。
但愿,明年的母亲节前后,不再看到诸如此类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