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烽火臺               

(2015-01-31 02:40:55)
标签:

温瑞安

自成一派

文化

#侠道相逢#1247(温派武侠新诗勾沈13) 

烽火臺               温瑞安

 

天地亘古的荒凉裏

一把火乍然亮起

是照過宇宙洪荒大地的臉

上蒼的眼:這把火

把夏商周燒成了狼煙

把春秋戰國燒成了舉目殘山

垂目剩水的半卷殘圖

這把火點起過秦王掃六合

那狂颷碩朋的巨影

覆蓋在中國的地圖上

一千個人叫的聲音

一萬個人笑的聲音

千萬個人哭號的聲音

億萬個人喊中國的聲音

這把火狂傲的焚燒

把聲音祭成一股直冲天庭的狼煙

焚褒姒的笑,燒霸王的怒吼

昭君的陽關西出的第一聲哭

自琵琶到洞箫

戍卒在天地大寂寞間傳開去

全部歷史,整座山河

都曾被這一把火照亮過

在光烽火耀動地的刹那

鐡甲銀盾,金弋鐵馬

諸侯舉起他們右手長劍

左手勒馬,齊齊發出一聲長嘯:

 

烽火臺,烽火臺

曾經烽火,而今是臺

烽火曾經照亮的宇宙

而今是青苔,寂寞的滋長

在身上,在心上,在中國

所有所有的梦魘裏

這樣一再無力地,焚燒過

岳鵬舉要點起,文天祥要燃放

到中華民族正冲天而起

郤在狂風暴雨中閃動不已

在我們的梦中保持希望

在我們的現實中受傷

 

神州是—把天火

從火苗起就被雨水摧殘

终於把毎—滴雨點濺成火焰

照亮世界各處,山巒連绵

從第一站到最後一站

其中都有我們勢不兩立的當關

從第一把火傳到最後一把火

神州每人都是縱橫天下的烽火

每一個人是一個城上的尖兵

把濃煙燒得扶搖直上

在海外最遠的諸侯也看得見

把黑暗的大地燒亮

照見神州的真烽芒

 

 

重稿於—九七八年三月廿日

 

 

 

温派武侠新诗勾沈13“烽火臺”小引: 

很多温迷和侠友希望能发一些我以前的武侠小说外的作品上来,的确,有的朋友除我武侠小说以外可能比较少接触我其他的作品。这提议已很久也很多次了,但我一直并没有促之进行。

在2015新春后,我已年屆63,想想也该整理解一下旧的新诗了,遂发现过去写的诗多已散失,(经1980年台湾冤狱流亡,以及2006、2008、2011三度因亲信处理保管房产及重要物件失信或失误的“浩劫” ,许多绝版本个人及他人著作和手稿、书信,严重遗失或销毁。) 如再不存档发布,恐怕剩下的也会随风而逝。这想法促进我同意找出部分的诗并让它们“面世”。近发布的詩作多为我40年前后(即1973年~1980年),念中学刚毕业时,人在马来西亚创十指联心会和办天狼星诗社,以及刚赴台湾留学创办神州诗社时期的诗作。这系列的作品也许日后评者所谓的“武侠诗”的始流之一。

这些诗作大都在各地诗刋刋登过,不过事经多年,恐怕也不易找到,也有全未发表过的,只存手书或代抄本,手抄本子也约有七八册,而今只余四册。像这首“烽火台”一样,我写时仍在台湾,大约几分钟写成(当时是神州社即席限时创作,大家一起埋首就写,有时还限题、现场和限字数,是我当时忝为社长的一种调训大家应付不同环境和需求下的竞写游戏),但那时我还未到过神州大地,正如我写‘神州奇侠’和‘四大名捕’一样,礙于多时环境身分,我是无法进入內地 ,更不要说登长城了(不过,近二十年我却在不同关隘六登长城)  。说来讽刺,这首诗发表大约一年半载后,我就给当时号称祟尚自由民主的台湾当局抓进了死牢。

至于系列诗內“白衣” 或“向阳”这些意象,很多评者都牵强附会我是写某某某或谁谁谁,其实可能都不是,像“白衣这词”我在七十年代作品已多次出现,那是一种象征,一个意象,一束文化和感情的情意结。对这些少作,我重新修订的宗旨是:改动愈少愈好。有的甚至原汁原味全诗保留。我的态度是:写的不一定很好,传世不传世也不很关注,但重要的是纪录并传真了我当时的心境和想法,传达了当年的语言与文字。

匆匆40年,时光荏苒,岁月欢好,我还是那个“上京不为应考而为求看你倒影的书生”,只不过,不仅带剑,携书和家眷,如今,还带了点银両上路。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烽火臺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