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希望有自己的门派”Vista看天下访温瑞安

标签:
杂谈 |

看天下:武侠小说中,门派和社团的作用是什么?为何要设计门派、帮派的存在?如果对应到现实社会,门派和帮派是否存在隐喻的意义?在温先生刚刚开始写武侠小说时,当时的主流作家们,习惯描写和经常在小说中出场的帮派有那些?为什么如武当、少林这些门派出场率很高?
温巨侠:很有趣是因为武侠世界里的“江湖”,到底是现实社会里的一面镜子,还是想象世界里的一抹倒影?现在的人,因为受到上世纪港台武侠小说和电影的影响,动辄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人在江湖,就真的身不由己吗?其实,只要你定力不足,失去坚持,你人在庙堂,人在街市,甚至人在网吧,人在钱柜,人在厕所,人在床上,都一样身不由己。现今的人,只要一说人在江湖,下面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他所作所为,就是他很无奈,你很无辜!哪怕他很不负责任,你也只好活该认命。其实,他的人也不是在道上,更不是在江湖上,他可能只是很不上道,哪怕他一天到晚只窝在房里看电脑,或者只在洗手间里看写真集,他也一样慨叹自己是个江湖人,而且很堂而皇之的摘取了古龙这一句名言来忽悠你们而已。
又如江湖上常见流传的俗语:江湖是什么?有的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也很混。没人的地方就没有江湖么?当然不是的。地球上依然有江、有湖,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是非、有战争……有太多的可替代性,不能为“江湖”
确凿定义。那么,又有个衍伸式的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江湖。这是说的通,但说不准的。没人的地方,植物一样互相蚕食,动物一样弱肉强食,连宇宙中的星球也互相吞噬,一样有斗争,那还叫不叫做“江湖”?
真正的江湖是啥?应该是一个很有文学素材、哲学玄思、充满象征架构的条件反射。我刚才说你们杂志这定题很有意义,就是指这点。如果江湖是面明镜,它有时能以史为鉴,大可整衣冠,汲取教训。它有时却会捉狭淘气,变形变身,成了你心中的魔镜,或是一面扭曲的哈哈镜,甚至更类似李小龙在“龙争虎斗”里最后一幕大战岛主石坚的多面镜一样,照出了许多幻想,而敌人却仍在自己心里。
如果说江湖是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一个灰色地带,真实里的阳光普照以及梦魇中的黑暗无边之间,那一段几度夕阳红就是侠义世间,那么,门派及帮派,自然就是这夕阳西下构图里在天涯的断肠人他们依仗扶持眺望的两大支柱了。
为什么少林和武当出场率高?原因很简单,任何幻想小说或其他类型创作,都要有一个藍图和背景作为支撑,这样才会好看,这样才容易让人信服。当年胡金铨拍的“龙门客栈”为何那么让人跟风迄今乐此不疲,就因为它有部分的真实性和历史基础。昔日张彻拍的少林电影系列特别受观众长期追捧,也就是因为功夫电影源远流长,如果有史实撑场,自然让人看了更能有投入感和较具有说服力。少林、武当,都真有门派,真有武功,真有奇人、其事,如果以此发挥,自然就像武功里的借力打力,在创作上容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天下:温先生少年时神州结义,开办诗社,小说中也有了权力帮等帮派设计,而后的长空帮、金风细雨楼、六分半堂等帮派设计也深受读者喜爱,也铭刻着温先生部分人生履历,那么温先生笔下这些帮派、世家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是如何创造而成的?设计这些帮派时有没有一些现实中的小故事、经历来提供灵感?可否多聊下这方面的幕后故事?
温巨侠: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幻想过创帮立派这个念头。哪怕没有,总也会因为在人生的波折里,遇上一些不忿、不平的事,你也会希望那么一阵子:如果有一个强大的门派,我可以加入,我就可以不怕他们了。要是我拥有一个人多势众、精英四出的帮派,我就可以打抱不平了。这一种想法,在西方就会借物力变成蜘蛛侠,借药力成为绿巨人,借科技成为美国队长,借外力成为神奇四侠,借财力成为钢铁侠。但在中国,就成为武侠小说里得秘笈、绝学,还有帮会门派?
我在54年一月一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父亲是广东梅县人,也就是客家人,一向住在森林里、郊区外,那儿的华人,大家相依为命,潮州人跟潮洲人互相照应,福建人与福建人交好,上海人自己成一团,华人也多是相互倚仗。那是多元民族国家。马来人、印度人、锡克人、孟加里人也各成一伙,一般来说,都能和谐共处,彼此尊重,共和共存,但对我小小心灵来说,也大可划分为各帮各派各路风烟,客家人的围村大楼,本就自成一国,潮洲人、福建人都也一样,在香港,潮洲人和上海人一向是地产商界的共同体,而在台湾,闽南人、客族人的团结心志一向高昂,你要把它衍伸为帮派,也无不可。只不过,強胜劣败,成者高踞庙堂为党为国,有些为非作歹的,终于沦为现实腥风血雨的黑社会帮派。
我在小学一年级,在家里遍读群书,但上学从未跨出教室半步。到了二年级,性情大变。为何?说来好笑,有一位当地拿督的儿子,与我同班,对同学们欺凌、私刑,我一向看不惯,但我长得又矮又弱,又内向又家教严,不敢多言,不敢插手。有日他仗人多势众,终于找了上我,要用木尺敲掉我指甲,我避无可避,打上一大架。我是边走边打,还边號哭,边攻击抵挡,打得站在桌子上,施虎爪和谭腿反击他持有长尺和扫帚,终于将他镇住。之后,班上同学,当我小英雄,莫名其妙当了“老大”,小朋友受了欺负,都找我哭诉,我不管付账还是退敌,能帮就帮。大概在小四吧,已有四兄弟结义,就像“神州奇侠”故事里的“神州结义”一样。之后,这大半辈子,与我称兄道弟的,恐不少于七百人吧,最多时在台湾,真有三、四百名大专院校的年轻小伙子跟着我们,一起练武、写作、出版、编书,但都是苦学生,矢志为复兴中华文化做点事,从不涉足于真正的政党、帮会或黑社会。不过,往来多白丁,只向真情义,大多时有缘在一起,无缘自分散,相忘于江湖,常记于心田。
看天下:我们注意到,温先生的小说中,传统门派出场率并不高,更多是温先生独创的门派,这是否是出于创新方面的考虑?这些帮派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又提供了那些帮助。
温巨侠:你对社会上有什么寄望,就会创什么样的帮会,你对现实上有什么样的批判,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门派。在精神分析学上,梦是愿望的达成。在武侠小说里,武功和帮派就是幻想驰骋的翅膀。
我之所以对传统门派着笔不多,有以下三个意愿:一,像一些名门正派,早已给名家名宿写过无数次了,我不想重复。二,我再写,也未必能好过他们。而且,以那些传统门派为主轴的,多为上世纪中的作品,到我那一代,日月换新天,人人都有权出来当家任事说话,为何不融合人民百姓侠友的想法,在小说里创建自己想像力所投射的门派?三,在武侠小说里不管在现实是不是有真的门派为依据,但所衍伸的故事,一定是以幻想为主,史料和掌故,只是点缀,既然如此,我们这一代的创作人,何不建立自己的江湖,重建自己的门派和帮派,再把自己的感情理想,投射其中,岂不更亲切和更有生命力?
看天下:温先生了解到现实中的门派是怎样的,虚构和现实是否有冲突,比如温先生是否到武当、少林实地游览,虚拟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温巨侠:我曾很荣幸受邀于一些文艺、武学单位,让我上少林和武当等名门正派去看看,甚至得以直接拜谒这些气势恢宏的大门大派的主持人和掌门人。可惜皆因缘际会,没去成。主要是因为我没启程。我反而连同社里友好、家里亲人上了一些名山大川,当然,我们在那些荒僻胜地,没遇上高人、前辈和奇人、异士,反而遇上劫掠和刁难,幸好都能化险为夷,逢凶化吉,有的还真的是打下来的,不过,大都是以智斗力,平安回家,我相信那就是最原始的江湖,这样很好玩,不经修饰过的亲身经历,反而更能触发我创作源泉。我一向喜欢跟平民百姓交往,在乡村异域,直接承受天地的无情锻炼,参与普罗大众的有情人间,包括在龙蛇混杂的市肆,甚至牢狱里和逆境中,那才是真正能体现现实里帮派和侠义的所在。
看天下:我们知道,在金庸小说中,峨眉是郭襄创立的,而唐门的创造追溯起来更为复杂,作为武侠小说宗师级的巨侠,温先生能否给我们讲一下这方面的掌故,比如那些门派是哪个作者最先创造,又如何发扬光大,广为流传的?
温巨侠:门派掌故很多。在香港有一本叫“武侠世界”的杂志,是周刊,已出了近50年了,现在还在出,不过质素已大不如前了,以前常刊有一些武林掌故,比如洪拳来历,少林五祖的相传,峨眉分水刺的原创故事,大江南北打擂台的真实记录,但现在都没有这些资料了。像你说的“蜀中唐门”擅施暗器,最先写的当然不是我,也不是古龙,而是郑证因,我记得他在“鹰爪王”里写了一大段,一位绝顶高手中了川西唐门暗器惨状的章节,看得人动魄惊心。大家都以为金庸、古龙创下很多门派,其实倪匡、卧龙生和诸葛青云等都不遑多让,没有他们,怎会有如来神掌、六指琴魔、火云邪神、夺魂旗?更遑论九大门派、四大天柱、十二连环坞总瓢把子了!
看天下:温先生的作品中,往往独行侠居多,比如方邪真,比如布衣神相,您独创了四大名捕,将传统意义的“官府”引入江湖之中,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温巨侠:侠者不管一生多热闹,多刺激,多过瘾,跟艺术家一样和伟人一样最末了定必还是寂寞如雪的。我想,尽管官府里有的是“败类”
,但依然有好人和侠义之士存在。他们可能整体的官僚体系徹定和约束了,以致永不翻身、动辄得咎,但你看迂腐如明朝以及刻削如唐代,在黑暗贪腐的时候,依然有能人志士,聚合为一股清流,化身为低调潜伏的清官明臣,为社稷朝廷顶住危艰,为老百姓忍辱负重,出手出力。既然江湖上有帮派、门派,庙堂和朝廷中,也一定仍有一股侠义持正的力量,有不为保皇而要保护国家元气和百姓安危,也应该有“四大名捕”这类人物的默默存在。
看天下:
武侠小说作者应怎样设计和构建一个门派的?他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并成为经典的门派应具备哪些特征?从金庸、古龙到温瑞安先生,现在小说中的江湖格局是什么?最受大家欢迎的门派有哪些,温先生本人最喜欢哪个门派,理由是什么?
温巨侠:在作品中建立和设定一个门派,就像抚养和教育一个小孩成材一样,要用心,要费力,要真的去关注和有真感情,不然,那个纯粹虚构的门派帮派,会残缺不全,没有可塑性,失去生命力。现在的写作人创帮立派,太容易了,只要键盘上敲几字就成立了,连个开幕典礼、注册登记都不必,于是起了轻忽心,一味天马行空,忘了一帮一门一派一户也要有不同的人材,不一样的背景,还有经济运作的来龙去脉的。至于经典门派实在太多了,用剑的有用剑的,使刀的有使刀,全男班的,净女生的,还有光有暗器只用毒的,不胜枚举。现在小说中的江湖格局,其实就是反映和影射现实,你大可把美国、法国、德国的军事力量都当帮会写,也大可把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足球队的对赛当帮派斗争描。我记得我在25年前小说里,写了“天朝门”和“朝天盟”,结果现在网语都是“天朝”一片声,我也始料不及,与有荣焉。以下的回答,纯属搞笑:
最受大家欢迊(或反感)的门派?艳照门啦、坑爹门啦、太平门啦、投诉无门啦,还有删博门啦,以及“真罩门”(甄赵)啦……
最喜欢的门派?Vista看天下,你“门”!
2012年4月18日/总205期Vista看天下
前一篇:温流一刀70 不醒老梦
后一篇:温流一刀71 游走在墙壁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