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武侠大说/武侠狼皮卷3:易容
(2012-02-25 22:57:47)
武侠狼皮卷3:易容
温瑞安
“易容”决不是武侠小说所独有,你若十多年前看了《终极战士》(terminater)就知道:液体人可以合成为任何形貌,连易容术都省了。如今你若仍追看热爆美国、席卷亞洲的剧集《英雄》(hireos),变化更多,一个是人格分裂后真的形成为两个形貌一样性情迴然不同的女人:一位家庭主妇,一为殘酷杀手。剧里还有一个可以幻化为任何她见到的人,亙常使人无法防范。但在这之间还有一部更让我们耳熟能详,因为导演家喻户晓,正是吴宇森的《夺脸双雄》(faceoff):拍成好莱坞商业形式噱头大片,他“易容”的方法是把人家整张脸皮撕下来“夺”掉了,其实是把我们武侠小说的绝活儿活用了诓外国人。
但“易容术”还是在中国武侠里用得最多,也最早,更最滥。其来源也许是来自《聊斋》的《画皮》,那是一种诡异、妖艳、暧昧,但也魔法无边的“易容”。
易容,就是扪一个脸来一个变。化了个妆,你就不知道谁是谁,或错以为谁就是谁。也不知是谁开始,在武侠小说里一提到“易容术”,多也提到“慕容世家”,好像“易容术”就由这一家发扬光大似的。可见“慕容”原非中土人士之姓氏,当时边城外族,民情纯扑慓悍,哪有那么讲究“化妆”诈人?可能武侠小说作家大爷们,从姓氏里有一“容”字而作出无限遐想吧!
说来,运用“易容术”编出浮想联翩的武侠情节,发生最密集大约就是六十至八十年代的武侠小说。一旦故事给“卡”住了,情节“驳”不下去,惰性一长,懶意一生,灵机一动,大笔一挥,用“易容术”,那个谁就以此骗了谁,那个人就此成了这个人,桥段就可以衍生兄弟、孪生女儿的情节编排一样,只要两个模样相近、却地位大异、、又性情不同的人,身分交错,大家都错认了,不就可以产生许多趣味、奇诡和张力、火花来吗!西方不也有许多文学经典运用这点子吗!连武侠大师:金庸的《侠客行》也以此为主线,《书剑恩仇录》亦以此为伏笔,古龙的《絕代双骄》更成了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之一,然后,从“孪生”的相似,更进一步,就是“易容”了,可以无所不为,无巧不成书了。
不过,水能載舟亦能复舟,“易容”一再滥用或重用,一个太巨大的怠惰和非理性的假设盘踞在小说、情节结构中枢,结果,什么事都以变一个脸就解决,那么,故事或小说的内容,也变成不可伩服,不合逻辑,不辨真伪,不忍卒睹了。
还是少用为妙,万一弄巧反拙,与“整容”骇人后果近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