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风云变 温瑞安以“微武侠”方式复出

(2012-01-17 16:22:59)
标签:

杂谈

江湖风云变 温瑞安以“微武侠”方式复出            华商晨报  2011-9-4

http://news.liao1.com/epaper/hscb/html/2011-09/04/node_58.htm

江湖风云变 <wbr>温瑞安以“微武侠”方式复出

    什么是大腕?

大腕就是他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他的传说。

温瑞安,就是这样的大腕。

销声匿迹15载,温瑞安回来了。

自1996年,温瑞安完成《天下无敌》之后至今无新武侠面世。隐退江湖这些年,他都干了什么?身在香港的温瑞安对本报记者说,这是我最自在、最过瘾、最好玩的一段时候。“这题回话,主要是因这么多年来,对朋友们好意相询的问题,而我一直没正面答复,作一次总的回话。”

 作为一次总的回话,温巨侠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中不乏很多独家爆料。被形容为武侠小说四大家(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之一,温瑞安此番复出,以“微武侠”的方式与温迷见面。

    这15年逃离了武侠江湖?不上网读文,有新作无从发布

华商晨报:十四年前,你撰写并付梓的小说大概有八百多部,就在你构造了一个庞大的温氏武侠世界之时,你突然销声匿迹,你逃离了这个江湖?

温瑞安:谢谢你这问题,让我有从头说来的机会。以前至少有七、八个媒体问过,我回答得比较随意,因为看似无关重大,但追问的人渐多,我虽然不解,这干卿何事?但已觉得有重视的必要。说来好玩,这十年大家以为我销声匿迹之际,实际上是我自己最自在、最过瘾、最好玩的一段时候。大家看来的销声匿迹,恐怕是就我很少发表新作为指标。可是问题是:刚刚就在这二十年来,武侠以及所有小说发布的方式大都改变了,改从电子网络为首发,而我从不上网读文的人,怎么发布新作呢?

华商晨报:如今的出版行业、传媒界如此发达,你的新作找不到合适的发布渠道?

温瑞安:这20年来,时迁世移,报刊杂志,不再以连载发表小说为吸引读者主力,很多传统报刊杂志纷纷停刊,我纵有新作,也无从发布啊。刚好我又不差钱,而且发表欲不似年少时强烈,就写了不发。

其中两次,几十年来保存的创作手稿以及发布连载稿的重要封存箱子,里边还甚至有不少于十五本完稿小说,让我一直身畔数十年的生死之交的弟妹遗失了,他们一直为此事遗恨,我也为之深憾,但想想也就算了,我大半生里啥事没经历过呢?得,幸;失,命。如此而已。这些疏失的好友,目前仍在我公司出任要职,可证我所言非虚。这么多年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往外说。后来,又因温迷未征得我同意发布的作品,无辜触及网上发布权与文字书版权的灰色地带,让我们原来的出书计划又因而耽搁数载之久,那就是诚非所愿的事了。

华商晨报:很想知道这十几年间,你除了继续写武侠之外,还做些什么?

温瑞安:从39岁到49岁,是我最自由自在的时光。干什么去了?玩啊。该去的地方都去,该玩的都玩,该试的都试,该读的书都读。风流快活,自得自在。

49岁到59岁,最近这10年间,我又回来了,静悄悄地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生意,发展得还真可以,而且也因为终于相爱的可以成双飞,建立了小家庭。

  微博里能容下武侠小说吗?140字反而觉得太奢侈了

华商晨报:你这是以十年为一个时期,再往前推算,还有三个时期,你怎么总结呢?

温瑞安:如果以我在“小三”时发表第一诗在香港世界儿童计起,那么,我从8岁到18岁,那时我仍在大马,是我醉心于文艺,全力参与推动中华文化,办诗社创诗刊,由于年少,所以飞扬,解衣推食,鲜衣怒马,打抱不平,志在闯荡。19岁到29岁,正好兴起,后经打压流亡到港,从纠合一群有志青年,意图建立一个文化理想王国,到要独个儿流放到香江,面对冷酷现实以经济挂帅的社会,可以说是从张扬到潜藏。29岁到39岁,我仍在港,且周游各地,已熟悉了各路风烟,应付各种操作,以及能在各处适者生存,在那段时候,约稿特多,创作力盛,一面玩乐,一面写作,如果局限在武侠创作上来说,可以称为同时耕耘与收成期。

 华商晨报:此番复出,你采用微博这个平台写作,这么短的文体,如何展开一个英雄如林的武侠江湖?

 温瑞安:我实在不知写微博武侠难在哪里?我一向喜欢读诗经,古文字本来就讲究精简。我曾例举过诗经里的:“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公死,当奈公何。”你看,只十六个字,又是诗,又是小说,全写了。中国人真是诗的民族。汉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看,多斩冰切雪,多惊艳灭绝,连140字都不必了!我是写诗出身的,有时能拥有一百四十多字,反而觉得太奢侈了,太幸福了呢!

华商晨报:较之十年前的作品,“微武侠”是否一改风格?

温瑞安:问题在:尽管十年人事九番新,但我的进取方向也几乎每五或十年大变动一回,我一直从来没有变动的就是:读书和写作。所以,我不是停了10年再写,因而没有什么另谋出路的感觉。书,我一向都读的,只不在网上,每天不少于3小时。至于我写作,一向是宁夺天工,不作庸庸的。要是一再重复,并无新意,那我宁可封笔算了。

华商晨报:销声匿迹这么久是不是自己在苦苦修炼,寻求突破?

温瑞安:说实在的,“销声匿迹”之说,是一个很港式“无厘头”的好玩误会。我举实例:光是这10年间,有关我原著改编的武侠电视剧,各地算来,就不下于15部,我怎么“销声”?光以香港一地计算2003-2010年的,过去8年来,以我小说名义并我个人挂名改编的漫画,曾在每周书报摊见新书的周刊,前后或同时,就达五种之多!每周都还有我专栏和报道。这个事实,若以武侠或小说作者来论,还真是个纪录,以前没有过,现在还没人突破。

 想来我是比较低调,20年来几乎不寒暄、不应酬、不搞花俏、新闻而已吧。

  与金庸古龙论英雄  金庸好比老师,古龙如同师兄

 华商晨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大师均已封笔,古龙去世,你独撑“武侠江湖”,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温瑞安: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独撑江湖。江湖风波恶,一个人撑,纵有铁肩也担当不起。江湖那么大,一个人承担会很寂寞。

 华商晨报:但当时的确是温氏武侠行天下的局面,你身旁是几位大师,当时是否有压力?

 温瑞安:没有压力。金庸好比老师,古龙如同师兄,还有祖师爷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等等,甚至可以追溯到史记、通鉴双司马,都是老祖宗。一棵参天大树,有那么根深蒂固,自然有落花飘空,也可开枝开叶。我就是其中一枝,一花五叶,把烦恼开成了菩提。这种想法,让我很自得自在。

 华商晨报:最近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发表观点,认为金庸的小说很“低端”,让人麻痹现实,消解人们改造现实的冲动,是一种精神骗术。你怎么看他的这种说法?

 温瑞安:如果这么多极高明的人也给骗到的话,我不得不更加佩服金庸小说的艺术涵量。

 华商晨报:金、梁及古龙他们的作品各具风格,你最喜欢哪个人的作品?

 温瑞安:我尊敬金庸,但喜欢古龙。尊敬金庸,是他的气度与风范,这些特质,不是后辈们可以模仿的。喜欢古龙,是因为他是性情中人,他小说写的佳妙时也大情大性,比较像我。梁羽生主张侠是神武是貌,对开创武侠文学有不可磨灭之功。

 华商晨报:据说古龙风流多情,交往的女性甚多,常常呼朋引伴,纵酒狂歌。你对此了解吗?

 温瑞安:你怎么知道我不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可能我在早年慓悍之后,到中年转为低调、潜藏些了。哈哈。古龙这人,就是怕寂寞。他写得最优秀的主角人物之一,叫李寻欢,“寻欢”就是害怕寂寞的一种背反求索。他另创新天的武侠小说叫“欢乐英雄”,英雄恒常是寂寞的,他以“欢乐”为冠名,就生怕那种寂天寞地的感觉。

 华商晨报:金庸曾说学问不够是他最大的遗憾,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缺憾?

 温瑞安:金庸的学问我极为敬佩,但我与他是两种人。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以我的小说娱乐了别人。我认为那是一种奇情相遇,一种缘分因果,也是一种幸运殊荣。

  十岁创作“武功”内力源于何处?小学替老师代课练得“神功”

 华商晨报:其实你小时候的经历就够传奇的,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创作了连环图故事《三只驴子》,这和你的家庭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温瑞安:我出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站,小地方,只几十户人家。后搬到美罗埠,住郊外,对面就是一大段橡树林,那是一座大森林,到晚上没有一盏灯,一点光,不时还有野狼嗥叫,其声凄怨。森林里有一座“大伯公山”,当地话的意思是“乱葬岗”。我有事没事,白天晚上,就往那儿跑,所以自小对荒山野岭,有特别辨别能力,对野外负创孤独求生,也有点心得。这两种特质,对我日后的写作和遇厄时有着极大的助力。有时还约同学在那儿讲故事,浮想联翩。

 华商晨报: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会激发你的想象力,画《龙虎风云录》和讲述武侠长篇《血河车》的故事时,你才十岁,还记得当时的一些情形吗?

 温瑞安:小学一年级时,我很乖,全部学科,都考满分。到二年级,八岁吧,就变身了,已有“四结义”,就像我小说“神州奇侠”里的“锦江四兄弟”初结拜一样。我故事讲得不赖,到三、四年级,我家离校足有三、四英里,我踏着矮脚单车,才到学校,已给同学们簇拥上前,高低年班同学都有,为我找位子停车,替我背书包,都是为了要听新故事,还叫我的单车为“血河车”。之后,老师每每有事,或怀孕、患病,就请我上去“代课”,就是讲故事,最高记录,一天代八节课,后来老师也在台下追听。后来爸爸发现了,痛骂一顿:你丫上学当老师还是学生的?白交学费了!我这才收敛一些。

 华商晨报:怎么对武侠那么感兴趣?

 温瑞安:我们不都是常常在不公平、不公道的时候,等待公平、侠义的出现吗?所以才会有这些共同的侠义、公正的形象。通俗点说,像墨翟、包拯、岳飞、关二哥等,连同我的四大名捕,都是在这样共同愿望下凝聚的形象,在西方通俗读物和电影里,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乃至绿巨人、绿灯侠,全是这样的产品,而且还能引起极大的共鸣。

  为何不用现代通讯设备?辛弃疾也不用,不妨碍剑意纵横

华商晨报:你写了八百多部武侠小说,塑造了无数的江湖英雄和武林高手,想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性格?

温瑞安:我交游比较广阔,而且什么朋友都交,且从不问高贵出身。而且早年周游列国,云游四海,在不同的华人地区都很过瘾的生存过。成败是一回事,但成则轰轰烈烈过,败也过得浪浪漫漫很好玩。观察所得,世有不少英雄、豪杰,只是有的生不逢时不得志,有的只是小眉小眼成了竖子之名而已。我又喜欢读史,又留意时事,看过去几许风云,多少人点指江山,而今几度夕阳,几许兴亡,英雄侠客,儿女情长,尽在此出,那是写不完的、写不尽的。

华商晨报:安排完一个又一个大侠的爱恨情仇之后,你自己会感到空虚吗?

温瑞安:幸好我不是大侠,我仰望他们。不过,我可是“巨侠”哦,哈哈,一个巨侠面对自己挖了那么多巨坑,总是会有些内疚像秦始皇焚书一般炽烧在心底的。我一直都很快乐,很多生死之交、侠友弟妹,与我相依相随,不离不弃。虽然心里也难免在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之流里,生起孤寂感,但在生活里,我仍是很快活、热闹,虎虎生风的度过。

华商晨报:据说你的生活与现代的通讯设备绝缘,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温瑞安:我个人不用现代通讯设备有什么问题?以前苏东坡没用上,不碍他的旷达豪迈。以前辛弃疾不会用那玩意,不妨碍他剑意纵横。李白不用,惊才羡艳。杜甫没用,诗如神通。所以,20年来,没有人与我通电、通讯(书信例外)、QQ、MSN什么的,因为我只交友,不爱酬酢。我自己喜欢大隐隐于市,过着逍遥快活,偷得浮生十年闲的生活。

 华商晨报:以往看到的都是你塑造的英雄爱情,你的家庭是怎样的?

 温瑞安:我追到了我最爱的做妻子。我的豪宴虽迟,但灯火辉煌,来客不凡。我的大儿子,八岁,他随手画画,一下笔就能把什么狂派大战博派的每一个造型、动作、细节、变化,乃至每一颗螺丝钉,都画得丝丝入扣,各安其位,而且谁也难以改动他一点一丝。他一下笔,连资深画师都无法改动他的纵横笔路。小儿子,四岁,他自修认识千余汉字,仍在幼儿园,但他的兴趣就是每天晚上,把邻家二、三年班的功课一气做完,他才认为作了最高成就、最大享受。别的事,我就不一一枚举,而且也多不胜数。

  如何看现在改编武侠剧?又改又编,侠剧变成傻剧

 华商晨报:你的小说多被改编成电视剧,近年来名著改编也颇为盛行,对于影视方面的改编,你是否心存异议?

 温瑞安:我希望老板、导演和编剧们,不要重金买了版权就算。如果每个投资人或编剧,都拿经典作品来改头换面,那又何必重视版权原创,自己凭空搞一个剧不就是了。射人先射马,捉奸捉在床。有些编导,真的是连原著都没看过,或没看懂,即是连马也没见着,床也没一张。如此一来,就变成:改编改编,又改又编;侠剧侠剧,变成傻剧。让粉丝们失望了,也让读者呕血了,更让观众拒绝再看。

华商晨报: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中国武侠片是惟一被认可的电影类型,那么你对中国的武侠电影有什么期待?

温瑞安:要拍像样的武侠片。人家做出来“功夫熊猫”,杀入中原来了,我们还在空嚷个什么打入好莱坞,杀入威尼斯,进军欧美,横扫亚洲,拿什么来扫啊?连哈利·波特都乘扫帚飞过英国白金汉宫,我们还在我奇幻更胜你武侠,我盗墓有意思过你玄幻,你穿越强过我剑仙的争来夺去,哪怕去个洗手间里也要争霸盟主。

华商晨报:《黑客帝国》、《星球大战》等西方电影,以影像代替了武功,对此你怎么看?

温瑞安:西方电影很多影像和武功,多少都是由我们这儿的武术指导创造的,这是一个讽刺。

华商晨报:写了这么多作品,你觉得自己对于武侠小说做了怎样的贡献?

温瑞安:没有贡献,也没有功德。这是当年达摩东来,跟梁武帝说的话。

 江湖风云变 <wbr>温瑞安以“微武侠”方式复出
     ( 本报记者 杨东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