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抚摸英格兰 |
80年代是个分水岭。第一:中国电视转播国际足球的热度是从82年世界杯逐渐发展起来。六、七十年代的球星,中国球迷多是看记录片,只有顶礼膜拜没有深刻认识。第二:82年世界杯的比赛节奏跟现在差别已不很大,对得起观众了,不信请去找78年世界杯阿根廷对荷兰的决赛录像看看,你会有闲心去找找场上哪个是阿里汉。我的最佳阵容时间跨度就定在了80年之后,这样在公平性上至少能先说服自己。
举例来说,虽然是关公战秦琼,但在同一位置上瓦德尔和贝克汉姆还是可以比较,若把阿兰波尔甚至更老的老头和小贝拿到一起比就有些故弄玄虚了。这个80年后最佳阵容系列,不想拿老古董来卖弄,是纯粹图过瘾,对自己心中最好的球员表达敬意。我选的是1980年之后最好的球员,哪怕他没有参加过世界杯,如果仅凭历届世界杯决赛周的表现,诸如小罗、亨利、鲁尼都无法入选,这样的缩水最佳阵容含金量就低了。
最后强调一点,任何最佳阵容哪怕是官方评选,都有人为倾向性。一点也不用避讳,完全的客观公正根本不存在,我只选我心中的最佳甚至是偏好,每人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最佳。
80年代后英格兰历史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希尔顿
希尔顿在英国的地位就象佐夫在意大利,都是超长期把守国门直到40岁高龄。与丹麦施梅切尔那一类不同,希尔顿是稳健的门线形门将,控制范围小,门内反应快,几乎没有失误,英格兰后来的西曼也属于这种稳健形。西曼在96年欧洲杯上的表现可与高峰时期的希尔顿一比,但整体来看,西曼远没有象希尔顿那样长期保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准。很多中国球迷只知道90年世界杯的希尔顿速度慢,但40岁时的水平不能代表一切。
四后卫:加里内维尔、亚当斯、坎贝尔、皮尔斯
右路加里内维尔几乎没有竞争者,如果有人觉得内维尔一般,那90年的小个子帕克和86、88的史蒂文斯更加一般,02年临时顶替的米尔斯简直是烂。实际上,加里内维尔算是被有所低估的一位球员,此人防守和传中都相当有谱,技术朴实无华,也富有战斗精神。他不是那种有时打九分十分的球员,但总能打到七分八分,令人放心,坚定牢靠。
左后卫的候选是皮尔斯、勒索克斯、阿什利科尔。先说科尔,虽然是以助攻闻名,但实际上却是防守远远强于进攻。对付一名速度快、技术好的边锋,科尔的盯防能力强于两位前辈,因为他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非常突出。进攻方面,科尔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只能反复策应作配合,但传中弱到可以忽略,根源是没脚头,一长传就飘飘悠悠。勒索克斯的传中是三人里最好的,脚头也很硬有一脚远射,但防守和冲击力偏弱。选皮尔斯的最充分理由是影响力和战斗精神,“疯子”的绰号证明了皮尔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斗士,队长形人物,煽动性极强,这种人可以带给队友勇气。技术层面上皮尔斯也值得胜出,他的脚头最硬,直接任意球跟巴西的布兰科、卡洛斯有一拼,是定位球专家,在边路有冲击力,得分能力明显强于勒索克斯和科尔,传中质量和个人防守能力介于后两人之间。
亚当斯没有任何争议,20岁的年纪能在联赛中任一队之长,这种人非常难得,在技术、意志、战斗性、成熟度上都不差的人才能做到。我第一次看亚当斯是在88年欧洲杯。那一届英格兰队打得很漂亮,结果却很惨。亚当斯做为替补中卫,曾有一次头球破门得分,当时听解说员说这人只20岁,印象颇深,已有大将之风。1米90的亚当斯对付空中球的能力非常突出,动作虽不够快,但判断准确富有指挥能力。亚当斯给所有人留下一个诚实勇敢的劳动人民形象,其实他防守时有很贼的一面,善于利用身体并且很会让对手难受,这尤其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涯后期,不易察觉的狡猾才是真正的聪明。
选坎贝尔,我知道会有很大争议,毕竟目前在国家队他排在费迪南德和特里之后。但我只选最理想的阵容,即以每个人的最高峰为衡量标准,98年和02年的坎贝尔,要强于现在的费迪南德和特里。费迪南德的身体条件好,缺点是有时精力不集中。特里的优点是稳定,但发挥最大值小于费迪南德。98年和02年的坎贝尔结合了这两人的优点,身体优势大,球风稳健,还有一定的向前冲击力。如今坎贝尔的状态下滑,对英格兰队来说非常可惜。
四中场:贝克汉姆、罗布森、加斯科因、巴恩斯
选小贝有点痛苦,因为我特别喜欢瓦德尔。左脚踢右边路,技术细腻的瓦德尔很有点传奇色彩。过去北京队的李辉曾有个“醉八仙”的称号,这个称号用在瓦德尔身上最合适。瓦德尔特别善于利用上身的晃动来过人,和南美球员不同,他的假动作幅度很大,但是同样有效,过了一个人之后还要再过第二次是他经常干的事。瓦德尔的左脚脚头也很硬,抽射的力量可以非常之大。他在右前卫位置上基本是个内切形边锋的角色,完全不同于小贝。
仍选小贝还是有理由的,此人毕竟是新一代英格兰足球的象征性人物。技术上,小贝是一个先被高估、然后被低估的人。至今很多人说他技术不行,其实小贝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尤其在英国球员里。小贝没有控球突破能力,但他第一次触球的感觉很好,使他能够利用合理停球和转向,在对手扑来之前处理好球。鲁尼是能过人,但鲁尼的停球平均得比小贝远上两三米。当然,论控球技术小贝比瓦德尔差得远,但他的传球确实突出,无论是传中还是直斜长传过顶策动反击,小贝是英国球员里最好的。一个球员在某一方面有天赋,自然会长期以来变本加厉地练习和利用,其他方面弱化了也正常,否则太可怕。
左前卫巴恩斯没有竞争者。如今英格兰没有出色的左脚选手,恨不得把吉格斯国籍改了。英国人该多么怀念巴恩斯的年代,与吉格斯相比,巴恩斯的绝对速度稍差,但控传技术更加细腻,看巴恩斯在边路踢球,你会怀疑这是个南美人,他的球路不仅是向前突破,还能和中锋做细腻的撞墙配合打短传渗透。90世界杯上,巴恩斯和莱因克尔、比尔兹利之间的二过一、二过二配合非常细腻。对比之下,如今的英格兰队技术粗糙了很多。
后腰考虑过96年欧洲杯上的因斯,以他那时的表现,不次于后来法国的马克莱莱,虽然控球差点,但侵略性更强、速度更快。不过因斯在国家队的高峰期短,没有长期保持在高水平。冷静下来后必须选罗布森,英国人对他的评价是如此之高:拦阻、抢断、传球、射门、头球,罗布森样样都能做。作为一个中前卫,罗布森能攻能守,而且是天生的硬汉队长,场上影响力大。88年欧洲杯,以利物浦前场组合为主的英格兰队打得过于细腻繁琐,没人能得分,身为后腰的罗布森干完脏活累活还要插上头球破门。很多人都看过基恩在曼联的巅峰时期,就是那种感觉,无所不在,没有他干不了的。罗布森的悲剧色彩在于逢大赛就重伤,老罗布森曾经说过,如果90世界杯上他的队长罗布森没有在首场比赛就受伤回国,英格兰队就会夺得90世界杯。这至少可以看出罗布森在球队中的主心骨作用。
加斯科因也是毫无争议的,这是英格兰足球近四十年最具创造性的天才。如果他没有在那年的足总杯决赛铲出那一脚导致自残,他能达到一个什么高度,可能他就是下一个马拉多纳。断腿前的加斯科因,不仅有着细腻的控传技术和意识,还有着牲口一般的身体素质,力量不次于鲁尼,跑动范围非常之大。经常可以看到他在球场上飞铲,冲撞起来绝不吃亏,这样的牲口再能突破过人和妙传,本是追着马拉多纳走的,可惜。和巴西的肥罗一样,受伤之后连球风都变了,加斯科因复出后只能利用技术和意识在中场协调组织了,冲击力大减,攻守平衡也彻底不存在了。罗纳尔多和加斯科因,是世界足坛被伤病遏制了发展的两大天才。
进攻型中前卫这一位置,传球大师霍德尔只好给加查让路。在小贝之前,霍德尔是英国传球感觉最好的一位中场,视野开阔、球性好,踢法优雅,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个人攻击力则明显不如未受伤的加斯科因。
前锋:鲁尼、莱因克尔
作为灵巧型前锋,选鲁尼会有人为欧文不忿,因为鲁尼还没有为国家队作出欧文那样的贡献。但再次强调,我选最理想的球员,鲁尼会成为更伟大的前锋,欧文到头也就这样了。对于英格兰足球而言,鲁尼就是锋线上的加斯科因。当然他的技术谈不上细腻,创造性和加查也有差距,但他毕竟是一名前锋。以鲁尼的力量、速度,加上他不错的控球突破能力,再加上有力的射门,这颗锋线上的小炮弹能成为任何后卫的恶梦。鲁尼还很年轻,他需要做的是继续改善情商和避免受伤。
在莱因克尔和希勒之间,我更喜欢前者。不仅仅因为莱因克尔的世界杯表现更加突出,他在86和90世界杯的进球数是希勒永远无法追赶的,但这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你可以说希勒没有那样的时运。我喜欢莱因克尔主要是因为他的技术更全面。同样作为老式中锋,希勒是刚猛直接的,和队友的配合更多是传中和包抄的关系。莱因克尔的球路则包含更多东西,除了包抄抢点之外,他能够为队友作墙作轴打短传渗透,能够清楚地传移球调动边前卫。比较一下二人在国家队,莱因克尔能和比尔兹利、巴恩斯这种纯技术型球员形成很好的默契,而希勒没有和任何一名技术灵巧型球员产生化学作用的记录。英媒体曾经炒作过希勒和欧文的天作之合,后来发现这两人之间无法撞出任何火花,希勒的球路太直来直去,短了近了就不行。结论就是,作为中锋,两人的得分能力相若,但莱因克尔的控传技术细腻一些,善于和灵巧型球员形成默契配合。
基冈就算了,以现代足球的眼光看,他的身体条件打前锋确实别扭。跟罗马里奥差不多的个头,但基冈的技术远不够细腻。
后一篇:给伪英迷们扫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