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上市公司徐工股份17日发布的那则公告,说明徐工改制案获得了新进展,恐怕是无庸置疑的了。不过,这种新进展也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疑问。我能想到的有三个。
其一,凯雷出价是否提高了?
徐工股份的公告称,凯雷持股徐工机械的比例由80%降低为50%,但是并未提及价格。倒是有媒体报道说,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工改制方案修订后,凯雷的出价提高了,至于提高了多少,是象征性地提高,还是颇具实际意义地提高,则是语焉不详。也就是说,即便凯雷的出价确实有所提高,这种价格是否能够此前徐工被贱卖的说法,也是疑问。耐人寻味的是,新华社17日发布了记者周国洪所写的消息,说,凯雷放弃控股权,同时其对徐工机械的股权估值保持不变。
其二,新方案实施后,谁是徐工机械的控股股东?
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凯雷持股比例下降为50%后,凯雷不再是徐工机械的控股股东。按照这样的逻辑,即便算上由中方出任董事长这样的因素,恐怕也不能认为同样持股50%的中方就是控股股东。这样一种局面,对于徐工的未来究竟是祸是福,还要走着瞧。
其三,徐工改制案如此修订,谁是赢家?
对于徐工案的这种改变,估计不管是凯雷还是徐工,都不能算是赢家——虽然对于双方分别持股50%的前景,也不乏看好者,但我总觉得那有点像不得不这样说的面子话。于是有评论把徐工案的这种改变看做向文波的胜利。但是我觉得向文波的心情可能比较复杂。对于向文波来说,这件事有面子与里子这样两个层面的意味。从面子这个层面看,似乎向文波赢了,因为不管怎么说,经过他带头这么一折腾,徐工案毕竟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这种改变既不能证明徐工改制的凯雷方案损害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也不能证明徐工确实是被贱卖了。
但是从里子这个层面看,向文波其实没得到什么:徐工案的新进展基本上意味着,三一廉价并购徐工的图谋(我一直以来的感觉是,这才是向文波倾心追求的)彻底没戏了。所以,向文波就算是得了面子,其实也丢了里子。不过,对于向文波而言,这恐怕也应该算是他搅局徐工改制的最好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