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舆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房地产企业能不能公布房屋成本,房屋成本里是否藏着“官房勾结”的路线图,不仅是对舆论力量的考问,更是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考问,对反商业贿赂行动能否见实效的考问。
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应该公布房屋成本,各种各样的说法由来已久,并不新鲜,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倒是新近发生在广东的一件事情,又把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到一个新的高潮。
据报道,朱列玉和其他8名广东省人大代表一起,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广东省人大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公开房屋成本价、实行购房指导价和最高限价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求公开房价成本信息。结果,针对代表提出公开房屋成本价的意见,广东省建设厅明确表示: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
舆论当然不会认可广东省建设厅的官方说法,并且予以强烈抨击。我粗略总结了一下,舆论的焦点主要聚于两处。一是,如果公布了房屋成本,买房者就获得了更多的知情权,就可以为自己的买房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二是,房屋成本里所有的恐怕不是什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业秘密,而是商业贿赂秘密。
我基本上认为,从纯商业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是否公布自己的房屋成本,对于买房者而言,意义不大。请想一下,土地价格不是秘密,建安成本不是秘密,人工成本不是秘密,房屋成本还能有多少商业秘密?更重要的是,房屋成本不大可能成为买房者的决策依据。刚刚由法院审结的上海退房案似乎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位退房业主说,2004年下半年,他所买的房子的房价每平方米还只有五六千元,2005年春节前后,涨到13000元甚至更高。可到了2005年下半年,楼市宏观调控趋紧,上海中外环线周边地区房价下跌,同类房价最低跌到过每平方米8000多元。如此一来,买房人房子还没到手,每套价格就“缩水”了三四十万元。当然,这位退房的业主是在2005年房价涨到13000元的时候买的房子。这里的问题是,眼看着房价翻了一番还多,怎么也该知道这样的价格已经距离房屋成本很远了,怎么就还去买呢?显而易见,买房者至少是不太在乎房屋成本是多少的,他真正在乎的其实是房价还能上涨多少。
所以,我觉得,对于房屋成本的关注,真正有意义之处在于,能不能藉此发现一套“官房勾结”的路线图,从而彻底揭穿掩藏其中的商业贿赂秘密。
煤矿屡出事故,初时令人不解,后来发现,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官煤勾结”,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与一些煤矿矿主其实穿了一条裤子。那么,在房屋成本里,是不是也藏着一套“官房勾结”的路线图呢?至少眼下这个问题还不太好回答。不过,广东省建设厅对于房屋建设成本的坚定回护态度,确实让人觉得蹊跷——本来,既然人大代表提了议案,广东省建设厅完全可以就坡下驴的,根本用不着那么执着。
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舆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房地产企业能不能公布房屋成本,房屋成本里是否藏着“官房勾结”的路线图,不仅是对舆论力量的考问,更是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考问,对反商业贿赂行动能否见实效的考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