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犯罪现场佛教妙真法师巴甫洛夫 |
分类: 心水云茶 |
“活在当下,就是要训练自己发展出对复杂意识活动的洞见——一种不被烦恼牵着鼻子走的自我透视力,这更是回归到我们原初的真实本性中。”
“他不活在当下,回顾的眼睛总是悲叹过去,轻忽周遭种种的富饶,他总是踮起脚尖望向未来。除非他能超越时间活在当下的自然中,否则他不可能快乐、坚强。”
来自《恩宠与勇气》。喜欢这样的话。
二.后来
“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已是妙真法师的陈晓旭说。
喜欢这个词语——“后来”。所有变数都在这二字之中。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吧。只是说出笃定如此的话,需要大智慧。
对佛教始终抱有最大亲切和最大敬意。幼时,去过的那些佛堂,经鼓悠鸣,梵呗庄严。后来,看太多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宗教被高举成大旗,杀戮成为冠冕堂皇的行径。在我有限的知识里,似乎没有读过以佛教为借口的战争,也不知这是不是因为佛教教义没有太多的排他性?
呵呵,有意思。确实,在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佛教当中,只有佛教是“不排他”的,其他较教派都信奉唯一的“真神”,而佛教有“多神”,甚至信徒自己修身养性都能成佛,所以在心态上会宽容许多吧。
三.巴甫洛夫家的那条狗
想起巴甫洛夫家的那条狗。那条狗借以名垂青史的主要才华是流口水。
很多人和它的才华有差距,但是共同特征是特别容易产生心灵阴影。巴甫洛夫家的那条狗。是对有饭和没饭以及啥时候开饭有阴影,而有的人是对人生它为什么第一次那么痛第二次它还那么痛而且它显然还有个第三次有阴影。他们是对行为特别自知的人吗?是的。他们是非常自知的人。
什么叫行为自知呢?
用一个罪犯做例子吧。他特别容易因为犯罪现场他人的存在而改变自己的内分泌、荷尔蒙,以及犯罪模式。比如说,他在某一个犯罪现场打碎了一颗心并割破了脚丫子之后,他在有生之年都会逃避一切有玻璃、有玻璃杯及有窗户的犯罪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