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拳头效应

(2007-06-05 21:44:16)
分类: 命题作文

亚马逊河边的一支蝴蝶扇动翅膀,就可以引发连锁反应,直至引发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场龙卷风——这个“翅膀效应”昨日演变为“拳头效应”,并小小地骚扰了一下中国的足球彩票。


丹麦膀汉冲进了赛场试图殴打足球比赛的主裁判时,他肯定不会想到,他挥动的拳头已经影响到某些中国人的收入。


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件事,因为特定的时间地点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丹麦与瑞典的比赛因故中断,直接影响到了中国足球彩票胜负游戏的开奖,甚至让这场比赛的结果成了未知数。


丹麦0:3落后,3:3追平,赛后宣布比赛结果为丹麦0:3负,再到最终结果有待欧足联认可……买了彩票的彩民坐了一趟过山车。不过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要今天彩票管理中心有个说法就行了。


事实上,球迷更关注的是欧洲赛场一系列“拳头效应”背后的东西。


鲍尔森之所以在第89分钟作出了那次生猛的、导致崩盘的击打,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是出于罗森博格的挑衅让他忍无可忍,就像去年世界杯上齐达内对马特拉齐奋不顾身的一撞一样。


我判断,那个瑞典球员肯定知道“翅膀效应”,他试图用小的振翅,来换一场大的风暴——“拳头效应”。


细数一下欧洲赛场发生的“拳头效应”,还真不难总结出一条有意思的规律——欧洲人勇敢且爱憎分明。


欧洲人更多地把脾气发向对手而不是裁判,比如齐达内,比如鲍尔森……就算我们的国奥队,在英国也入乡随俗,向挑衅的对手发起回击,唯一与这些欧洲球星不同的是,我们的小伙子战败了。


在我们的中超赛场,球员总是喜欢以多欺少围攻裁判,或者跟裁判喋喋不休。前不久上海队撞到了孙葆洁,陕西队围攻牛锦山……而昨天的北欧德比中,打了对手的鲍尔森发现有球迷试图袭击裁判时,他又马上和队友一起,架开了球迷……


当然,“拳头效应”终归不好,还是不学为妙。毕竟齐达内和他的法国队,鲍尔森和他的丹麦队都没好果子吃。


但“翅膀效应”这个细节影响大局的道理还是要懂的。比如,我们不妨学学人家从0:3落后追到3:3平的那一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疼痛转移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