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联合查房”没水喝
文/乐耀辉
一次轰轰烈烈的“联合查房”运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看得出来,这次似乎是动真格的,要对房地产市场开刀问斩了。且慢,情况并非如此,“联合查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中原委,待笔者细细道来。
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八部门联合签发《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近日,这八部门又联合召开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作出统一部署。
此次专项整治有三个重点内容。一是依法查处房地产行政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违规审批、滥用权力、违法不究以及在行政许可中的索贿受贿等行为。二是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发布虚假广告、非法预售、哄抬房价、合同欺诈、偷税漏税以及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三是依法查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转让转借房屋拆迁资格证书、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以及行贿等行为。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清查房地产腐败,挤压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不当暴利。问题马上暴露出来了,房地产腐败的核心收益群体是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当地政府等。自己查自己,无异于与虎谋皮,非常之可笑。
而且此次八部委“联合查房”没有一个主心骨,不知道哪个部门挑大梁,也没有判断每个部门“查房”的绩效标准和准确时间表。
谚语云: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谚语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国人的合作文化的缺失,以及利益失衡状态中的内部矛盾与心理博弈。八部委“联合查房”看似阵容强大,却难有成效,更何况还有腐败部门参与,很可能上演一出现代版“三个和尚没水喝”闹剧。
其实去年7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就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专门针对房地产交易秩序进行整顿,但几乎没有成效,成为一次典型的“空调”。
如果真的要清查房地产腐败,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房地产独立监察机构,直属国务院管理,主要有全国各地的知名律师、地产专家、知名地产维权人士以及少数普通市民组成,制定一套“查房”业绩考核标准以及收入激励制度,并指定在全国各大城市主流媒体定期披露“查房”信息。
在成立房地产独立监察机构之后,还可以设立普通大众检举激励制度,对有效检举,给予奖金奖励,并与检举人签订“免遭打击报复”保险合同(笔者认为,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可以考虑设立这样的险种,以保证正当检举人的利益)。例如,如果某某检举一位政府领导在房地产市场滥用权力贪污,后来遭到相关部门的打击报复,那么国家应该根据“免遭打击报复”保险条款对检举人的损失进行赔偿。
此次“联合查房”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挤压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不当暴利。不言而喻,各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落实“联合查房”政策时,自然会把矛头指向开发商和地产中介,而把自身的腐败问题搁在一边,因此房价的罪魁祸首——地产腐败依然是痼疾,难以拔除。
这一“乾坤大挪移”的招数,已经在广州市最近的举动上表现突出。广州市11部门联手严惩囤积土地、擅自变更规划用途、未落实公建配套同步建设、违规交易、故意延迟发售、恶意炒作、囤积房源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广州市“联合查房”从8个部门扩展到11个部门,却没有一项清查是对准政府相关部门的,而是在开发商的身上大做文章。
虽然开发商是暴利获得者,是推高房价的凶手。但是,只要地产腐败不清除,房价就不会轻易掉下来。此次“联合查房”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房地产领域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违纪违法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却让八个和尚(地方政府的和尚会更多)来念经,其中还有几个坏和尚,其效果如何且拭目以待!!!
首发中国建材交易总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