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印象中,犹太人似乎是智慧与财富的化身。他们以占世界人口不到0.3%之势,获取了诺贝尔奖的30%之多;美国富翁中,有2%是犹太人。有人曾不无夸张地说:犹太人在家里打个喷嚏,世界上多数银行都将连锁“感冒”;三个犹太人凑在一起,便能应付国际股票市场。犹太人用智慧和财富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其实犹太人更值得我们崇敬的是他们有目标,有计划的生活方式;他们善于发财,更精于理财。
犹太法典:“冬天买火柴的钱,不要在夏天吃喝玩乐而用掉它”,依照传统犹太人的理财方法,任何时候都一定要拨出三分之一的钱以任何方式储蓄起来(这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迫储蓄法),免得急需用钱时东借西挪,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少量的金钱积累起来,堆沙成山。犹太人理财的天赋不仅如此,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投资组合的理财专家:三分之一的钱买地,三分之一的钱做生意,三分之一的钱留在手上。
两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半夜跑到我家要借钱,说他家里发生事故,急需大笔资金。这家伙在电视台工作,月薪不在5000元以下,但他特别喜欢蒲吧、旅游之类高消费项目,总是把钱花得“前村不着后店”(其实也可以说“钱存不着后垫”),典型的“月光白领”。工作了三年多,存折还不到四位数,但他自个乐颠颠地,活得好潇洒。看着他心急如焚的样子,我出手帮了他一把。经过这一折腾,我朋友现在老实多了,在自己的卧室写了一副颇有创意的对联:“钱到用时方恨少,无论如何要存钱”。
存钱是理财的最基本方式,也是生活保障的基础。但机械地存钱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生活需求,甚至有时存钱还会适得其反。活钱才是有价值的,会增值的钱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话说孔子东游,路上遇到一个落魄的富家子弟,孔子问他为什么愁眉苦脸。
富家子弟说:“我以前家财万贯,可三年下来就身无分文。”
孔子不解:“你一定挥霍了?”
富家子弟回答:“没有呀,我平时非常节约的啦!”
孔子疑惑:“你把钱送给别人了?”
富家子弟:“也没有,我很吝啬的,从来不救济别人。”
孔子挠头,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为什么?”
富家子弟哭笑不得地说:“我把钱都埋在地下,三年后,钱都生锈不能用了。”
当然,现代人已经不会村蠢到那个地步了,把钱埋起来;但我们现在的储蓄却有类似的副作用,不升反降。去年10月份,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涨了25个百分点,但这一点上涨根本难于有效抵消通货膨胀和利息税的压力,负利率(实际利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鉴于如此局面,理财市场出现诸多储蓄替代品,如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等。让钱生钱,不仅是理财专家的核心话题,也是老百姓的日常焦点。目前,我国的理财市场非常活跃,理财产品也很丰富,如债券、股票、基金、期货、外汇、保险、纸黄金、不动产、古董等,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财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向与理财产品。
但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理财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持之以恒的活动,正如大海航行要有指南针一样。过日子有计划,才能越过越有滋味,若只图“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一时,明天就是“落水的凤凰比不上鸡”。我们一般都有6子目标:房子、妻子、孩子、车子、乐子(指娱乐休闲)、后半辈子;以广州目前的生活水平简单一计算,房子30万,娶老婆可能不需要钱,但至少也得准备3—5万,从孩子出生到成年估计需要18万(这可是最保守的数据哦),车子可买可不买,如果买15万的就差不多了,娱乐休闲的成本可能就很难确定(算作生活随机成本吧,不给大家太压力了),后半辈子绝对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如果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时保持相当水平,那你至少每月要拿出四分之一的工资投入到你的养老金计划中去(假设需要20万元),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满足我们基本上目标需要多少钱:88万。 怎样赚88万元?难了吧!
但是,如果你早日开始理财,尽早规划,你的明天一定会阳光明媚,因为时间的你最好的朋友。假如你现在30岁,从现在开始每月用300元买定期定额基金或保险,30年后,后半辈子的20万元应该没问题了。只要我们有心,分帐户分目标进行合理理财,88万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让“为明天计划今天”成为我们每一个关心自己和家人幸福的人的心灵契约,我们用实际行动创造美好明天。
本文为《私人理财》杂志创刊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