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湾陶艺如何从工艺走向艺术

(2016-04-03 20:17:01)
标签:

石湾陶艺

陶艺发展

文化

石湾陶艺如何从工艺走向艺术

石湾陶艺如何从工艺走向艺术

  ■人物简介

吴信坤,1951年生,祖籍广东佛山。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大师潘鹤。1988年底受国际雕塑协会邀请赴美,先在堪萨斯州大学任客席教授,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及画廊。擅长美国历史伟人、现代名人以及纪念碑纪念像的创作,作品进入许多大型国家级博物馆等。

对于石湾陶艺的未来,祖籍佛山人的旅美雕塑家吴信坤有三点隐忧。

一是,石湾陶艺大师都是尊称为“工艺大师”,而不是艺术家,这是定位不明确。二是,石湾陶艺停留在民间工艺,父亲传给儿子,带有一定的保密性、封闭性,在技术上不流通,理论上缺失;三是作为区域性产物,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特征就不能与时俱进。

日前,吴信坤艺术作品展在南海区博物馆举行,有省领导赴展参观。该展由佛山市文广新局、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等联合举办。当天,吴信坤就中国艺术家海外生存境遇、石湾陶艺现状与未来等问题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阔别故乡近20年,他对佛山陶艺有特殊的感情,他说:“回到家乡来圆儿时的石湾陶艺梦”。

●回归故里被南海官员的诚意与行动感动

南方日报:赴美发展的十多年,你为何会在事业高峰期选择在家乡设艺术馆?

吴信坤:在选择回南海时,我在北京、上海都有机会建造工作室。有一天,我在中国美术馆办展。南海区政府两位相关负责人专门坐飞机来,还等了我半个小时,跟我说希望可以回到佛山会谈。当时我内心真的很感动。因为他们当时也是有工作,参加完剪彩他们就坐飞机赶回去了。

回佛山后,那位负责人跟我说希望能够把人才聚集在南海,推动南海的文化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气魄的计划。

之后,我花3个多小时谈艺术发展的前景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当时台下十多人,都在认真听课。很快,他们就用行动立即为我建造了一个美术馆。

南方日报:再次回到故乡,当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吴信坤:虽然有很多人、路、地方都陌生了,但第一感觉是亲切。以前很久没见过面的人,说两句话就马上拉近了距离。更重要的是,回到佛山可以圆我儿时对石湾陶艺的一个梦。

●直言隐忧石湾陶艺相对封闭、理论缺乏

南方日报:说起石湾陶艺,在您看来,它最核心的特色是什么?

吴信坤:石湾陶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陶是人类历史最早的一种文化的产物,而石湾的陶到现在还是保留了原生态的东西。我觉得它体现了一种雄性、刚强的性格。当我抚摸它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他的体温,脉搏的跳动,感觉到它的生命。我觉得石湾陶艺就是要继续保持这种原生态的特色。

南方日报: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它的艺术价值与市场接受度不够高。

吴信坤: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石湾陶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产物,必须与时俱进。如果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特征,其他地方对它的关注度会比较小。第二,石湾陶艺一直停留在民间工艺,当然也有一些大师在创新,开创新流派。民间工艺都是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儿子,带有一定的保密性、封闭性。在技术上就不向外流通,理论上就没有一个大的提升。

■记者手记避免将辉煌变沧海

第一次见到吴信坤先生,我能看出他是广东人,除了外貌特征还因他的乡音。此时,他已过六旬,赴美发展十余年,带着荣耀回到中国,在家乡佛山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作为佛山人,他对石湾陶艺有特殊的情感,也因其在海外发展经历,让吴信坤多了一重看石湾陶艺的维度。作为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的代表,他面临的问题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艺术策略等,又可以给后来者提供参考。

以上便是我们与吴信坤先生对话的原因。而这也是他第一次全面阐述对石湾陶艺的理解、观察与审视。

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着“石湾陶、景德瓷”的说法。当下,石湾陶艺的竞争力被认为不如景德镇陶艺。石湾陶艺停留在工艺层面、制作层面,而未走出自己的束缚,走向艺术的殿堂。

优秀的、独特的民间文化是需要抱团、引导发展的。石湾陶艺作为佛山的一张文化名片,现在的年产值只有一个亿,即便不论产值,且看它圈子内模仿抄袭的内耗、以古为师论资排辈的局限、第一把交椅谁来坐的争斗,由此产生的隐患已经折射到现实的危机中。

缺少抱团发展的引导主体,缺少影响力的集中推广,缺少理论研究,乃至陶艺家工作室散落各处等。业内人士曾呼吁,如果再仅靠着几位大师的名头继续走下去,难免又把辉煌变成了曾经沧海的传说。

笔者认为破题的关键还是要融合与开放。在吴信坤看来,技艺交流的封闭性,导致整个石湾陶艺技术流通不足,无法实现较大的理论提升。而这种理论提升,恰好是石湾陶艺创新的要素。当下,石湾陶艺如何在坚持沿用本土材料的前提下,与现代化的学术理念、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附有时代印记的作品,是艺术家需要探索的问题。

此外,石湾陶艺未来还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它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小众。建立陶艺学校,这将为石湾陶艺融合民间工艺与“学院派”的碰撞提供“土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