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记实图文 |
步入敬爱堂,只见上庭横坊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就即便是作为外族的游人来此,进入这敬爱堂内,仍可以感受到有一股威然不可侵犯的气韵充溢在周遭。作为西递最为神圣的地方,敬爱堂则是以儒家的仁义廉耻、忠孝节义等伦理文化来教育规范自己的子孙。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柱一梁都无处不在宣扬着儒家思想,强化封建礼教的神权、族权和夫权地位,表现了强烈的宗法秩序。
“敬爱堂”三字寓意深刻,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的敬爱堂,一直是祭祀胡氏列祖列宗之所,同时兼做宗族议事,族人婚嫁喜庆、训斥不肖子孙的地方。
敬爱堂与西递村里的其他建筑不同,它不是那种供人寝居的宅第,看上去到象一个大会堂式的建筑。其粗犷古朴、庄严肃穆,空间阔大,气势宏伟。
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厅分上下两庭,下庭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对衬,承托着规整的横梁,雄伟壮观。
有详细的释文介绍,但没有拍清楚……
敬爱堂上庭对面的门楼横梁上方,悬挂着一块3米见方的大牌匾,上方一个笔力遒劲、功夫深厚的大“孝”字。据说,此字系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所书。这个孝字的上部,极象一个昂首作揖尊老孝顺的年轻人,而这人的后脑梢却是一个尖嘴猴腮的造型。一个孝字写在这里,告戒族内众人,尊老孝顺者为人,忤逆不孝者为畜生。古人这样的创意,把看似深奥的理学精髓用这样简洁的描述昭示于此,一个孝字,就这样深入浅出地在这里向一代代的西递人一遍遍地讲述着“忤逆忠信,礼仪廉耻”的为人准则。
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当年他曾写过“忠、孝、廉、洁”四个大字,但多毁于“文革”,令人痛惜。当年一位村民将“孝”匾拿回家中作粮仓盖,才保留至今。
举首环顾,对联楹柱……
站在中堂前看……
站在中堂前后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