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早去早回安琥剃刀人生连载人文/历史活着 |

尽管家里买了娘喜欢的花花草草,那鱼缸里欢实的金鱼,但娘还是在电话里和我说,儿子家我暂时不去了,要替你姥姥尽孝道,老家的规矩是要烧7
阴历的七,十七 ,二十七,都要去坟上烧纸,烧七七四十九天,娘说49天后这年也快过年了,还是等你回老家过年吧,我给你包三鲜陷的饺子。。。
电话里我和娘说,我在博客里写关于你的小说,很多人都爱看,还留言说喜欢你,你开心吧,娘说,博客是个啥,写我做个甚,都个老太太还招人个喜欢?
不想和娘解释,我为什么写她,而我也并不想因此留下个什么巨著,就是当浮躁繁华过后,把这一点一点的回忆,一字一字的真实表达,当作是平衡自己心境的一种方式,总觉得看尽人间的风景,走边大江南北过后的我依然没有这个从没有迈出家门半步的娘活的豁达。毕竟当你活在物欲中的时候,那些功利之心会自然而然的生成,大城市桎梏了你的视线,也让心越活越窄。
娘依然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生活。
而我依然在城市与城市间穿梭。
娘在电话里不在哭了,因为姥姥已经走了 一段时间了,娘只是在电话里说想她,想她的给自己做花棉袄的日子就在眼前,怎么就再也看不见了呢。
娘穿花棉袄的时候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村上有名的能干的美姑娘,曾考上过城里的海军学校,提亲的把家里的门槛都踏烂了,可娘却在穿花棉袄的季节里决定不再坐在麦秸门帘后边等出嫁了,娘去追求她自己向往的生活。

幸福村上幸福人。
幸福村是离我娘年轻时候住的老虎沟有十几里路,抄近道也是要翻过一座小山,山那边是什么,有娘的幸福吗?
总觉得自己的性格里面有娘年轻的时候的那种闯荡的性格。。。
年轻的娘在决定不再让姥姥决定命运的时候, 就翻过了那道山 ,晃着齐眉的短发去寻找她想要的生活。。。。
山那边是娘的一辈子。。。。。。
幸福村上幸福人。。。。
幸福村是有名的进步村,村民开化,敢想敢干,把几十年的荒山都种上了果树,之所以这么开化,原因是曾有个老华侨早年回来寻祖,住在过这里,给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说靠山就要吃山,山上没有的,就要它有,不对大山付出,就不会得到山的回馈,于是几个思想超前的的村民接受这种外来思想的冲击,在山上种起了苹果树 ,刚开始还只是几个人敢吃螃蟹,村民们还只是观望,但当城里的人来幸福村大量收购苹果的时候,村民们眼红了,那几十年的荒山成了抢手货,村上管事的不得不出来统一管理,于是在有规划的系统的管理后,幸福村真的是富裕了,山上不仅仅种苹果树,还种桃树,山楂,樱桃,幸福村的果树生意做的红火,为了感谢老华侨的点拨,于是成立了华侨果树农场

因为幸福村的成功,周围三个村子的人们,也纷纷跑去取经。
娘就是听说幸福村里的人都有经济头脑的,才决定跨出穷困的老虎沟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其实娘去幸福村并不是去学习种果树的技术,娘早打探好了,幸福村上有个有名的剃头师傅,不仅仅手艺好,而且照现在的时髦词儿叫与时俱进,剪个不一样的留海儿啊,整个高高在上的大背头啊,编个双层的麻花辫子啊。。。。村上的姑娘小伙子们总被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幸福村上的人有点钱有点闲了,早学会享受了,也越来越爱美了,我们那地方叫爱美爱打扮的人叫“浪”,人有钱了也自然就越来越浪了。
娘从小就爱“浪”自己的眉毛自己修,自己的头发帘儿自己剪,这天生对美的直觉让她在心里有种想以美为生的想法,只是那时候,自己并没有关于人们在头发上做文章的概念,小的时候就是看有外村的剃头师傅,挑着剃头担子游走在乡间田地叫喊,有人要剃头了,就在树荫下支一凳子,小孩子,大人,就排成队伍,等着,基本上这剃头师傅一月来个几回次,娘就远远的看着他,但自己的头发从来没有让他剪过,因为当时娘那两条大长辫子可舍不得呢,但是她看过别的姑娘家让他剪过,娘很迷恋当姑娘家坐在椅子上让剃头师傅剪头的那种期待羞涩和剪完之后的那种美滋滋的感觉,每次看见剃头师傅在剪完一个头,眯眼看着自己做品的时候,娘也不由自主的有种成就感。
当和娘差不多一样 大的姑娘家还在期待着自己嫁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的时候,娘的心思早就梦想的当个剃头师傅了,她总觉的头发是可以做出个花花的,幸福村上的那个剃头师傅,就是个能把那一头烦恼丝变成花的魔术师,娘决定去拜他学手艺。
翻过了那座山,娘也翻过了一个时代,翻过了60年代到70年代,
70年代?呵呵,貌似离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远了。。。。
待续(图片来自安琥拍摄 转载说明)

前一篇:剃刀人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