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读书,这本《中国苏州菜》是今天从扬州学者朱江手中借得,甚喜欢。在我的印象中,苏州是一座傲慢的城市,早先曾就《符合江苏·淮扬菜》一书要去苏州采访,然而被傲慢的拒绝了,当地烹协拒绝承认苏州菜就是淮扬菜,认为江苏省对外宣传美食时都应主打“苏菜”这个招牌,“苏菜”既包含江苏,更暗含苏州的风情掠影。
老苏州人是不大认同自家菜肴出自淮扬菜的,喜欢以“苏菜”自居,这当中透着一点点不屑。自古总有好事者将苏州、扬州两座千年古城做比较,比美景、比美女、比美食,仿佛非要比出一个高低,方能解心头之恨,然而,两座历史名城古时来往甚密,早就在美食上相互贯通融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又能分得清?苏州又是一座令人心动的城市,历代文人们倾其一生打造的温柔乡,水乡雅韵波光流转。倘若说扬州的淮扬菜是为盐商斗富而生,那么苏州的淮扬菜从色香味上,无不透露出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对美食精益求精的追求。
今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朱江学者,早年北大考古系毕业,一直从事考古工作,后又其主持下成立烹饪研究院。朱先生用严谨的考古做派做学问,专门写了一本《中国烹饪考古学研究》,今天也送于我,让我写稿不明白时可查阅,先生特地题字并取出名家所篆刻印章仔细盖于封面,他笑说朱江、朱红这两个名字真是容易让人分不清啊。
朱江先生身居高楼,缺少电梯相助,已多年不怎么下楼,每日在其五架书屋笔耕不辍,并通过电脑和微信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他看我整日做店卖大闸蟹,颇有微词,说我是个文化人,就应该做文化人该做的事,多读书多旅行多写书,从不敢以文人自诩,先生的一番劝勉倒也令我汗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