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买菜,路过相熟的那家肉铺,老板总会热情招呼,一想到冰箱内存储满满几格的冻猪肉,我总是浅浅而笑,说:下次再买吧!
临近春节前的那几天,姨妈喂养了大半年的大肥猪最终没能活过腊月,在一声声凄惨的叫声中,邻村那个长相猥琐的胖屠夫一刀结果了这只憨态可掬大白猪的性命,用秤一要,足足有二百四十斤重。姨妈送了几十斤猪肉给婆婆大人,又把最好的前夹肉送了一些给我。
与养猪场用各种饲料激素催生出的猪不同,姨妈家的猪全靠吃粮食长大的,宰杀后,肉质红白分明,肥膘将近有两寸厚,以至于我在嫌猪肉太肥的同时,不由得怀疑起菜场上卖的那些猪肉都是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其实往年,姨妈也要送猪肉给我,可我总嫌太肥,不肯要,而去年入秋,听朋友陈总讲农民自家养的猪肉非常好吃,有猪肉味儿,这番话说得我有些动摇,于是欣然接受姨妈的馈赠,咱也想尝尝这地道的猪肉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在我的家乡新疆,或许和少数民族生活久了,我父母是不吃大肉的。(在少数民族生活地方,尊重穆斯林习俗,将猪肉称为大肉)而我喜欢吃猪肉,也是离开家乡之后的事。
烧猪肉的方法多种多样,最能解馋过瘾的莫过于红烧肉,只是过于肥腻的猪肉,倘若只用一两个小时炖煮红烧,显然不能将油脂全部逼出来,这样的猪肉自然不可多食。忽然想起一生都很喜好猪肉的苏东坡,不妨学着他用偷懒的办法做一锅东坡肉。
所谓“紧火粥,慢火肉”,炖肉之优劣,全凭火候的把握。一锅好东坡肉的关键,也在火候上。用文火将肉炖得酥烂,肉呈琥珀色,入口化方为妙品。只是我的功夫还不够到家,小试牛刀,自认为还可以,不过,还需研究,将东坡肉做的品相俱佳才好。

东坡肉的做法:
食材:猪肉一斤、冰糖2两、黄酒1两、葱姜若干、八角一枚、盐少许。
1,将猪肉切大块,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控水;
2,取炒锅烧热,将猪肉块放入锅中翻炒,待猪肉块出油炒成金黄色时,放黄酒继续翻炒,随即放老抽上色,之后再放葱姜和冰糖及食盐。
3,取砂锅,在锅底垫上竹篦,将炒热的猪肉倒入砂锅内,倒热水,水刚刚没过肉即可。大火烧开,转文火,炖上四个小时,作料和水都烧干之后,肉已变得酥烂,即可出锅,就着米饭吃,能吃上两大碗。
苏东坡一生都非常喜好猪肉。宋元丰六年,他的妾朝云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苏东坡给儿子起名“豚儿”。而在《说文》中,“豕”字的象形,就是毛足而后有尾形,书面意思就是指“猪”。想不到一代文豪给儿子会起这样的名字,想必他也不知道,流传下来的不仅有诗文,还有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