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难想象没有了台湾腔充斥在整个姑苏城,这个以昆曲著称的温柔水乡会是什么样子!当我们驾驶的车驶入苏州新区,一条条高架桥桥,一排排外墙颜色各异的高楼还有密密匝匝的高大厂房,都提醒着我们:苏州的繁华才刚刚开始!

苏州的美好还在于夜晚,天刚变暗,我们放弃开车,打车从相城区进入苏州的老城区。与扬州相比,苏州的夜空更加明亮,整个被各色霓虹灯晕染,天空泛出淡淡的乳黄色。远处毗邻著名景区金鸡湖的数栋高楼顶着金顶,又被细心的包裹上一层层轮廓灯,相交相叠宛如梦幻。
朋友请客吃饭的地方是苏州新贵,斥资上亿元国内最大的内城湖泊金鸡湖中的历史名堤李公堤。一下出租车,我就被周围的饭店吸引,代官山、香樟花园、小南国……这里云集着苏州最高端餐饮和休闲文化场所。朋友特地选了以粤菜为主打的香樟花园。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11月初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到了苏州怎能不吃阳澄湖的大闸蟹,打车前,朋友特地在一家大闸蟹专卖店买了几只大闸蟹,我们一行四人,朋友原本打算买8只大闸蟹,然而看到不菲的价格,我赶紧拦下,于是买了四只活蹦乱跳的大闸蟹。按照朋友的想法,到了饭店请厨师代为蒸熟,然而这家台湾人开的饭店,蒸大闸蟹的价格不菲,每只要30元,当时朋友还特地买了一瓶蓝色经典(白酒)招待伟哥和建哥,当穿着黑色制服年轻服务员轻声说开瓶费要一百多元时,顿然让人心里一惊,腹中咒骂:这家馆子真宰人!不过,朋友是个豪爽之人,点头之后,拿来菜单点菜!

趁着朋友点菜的功夫,我仔细打量这家台湾饭馆,发现这里充斥着台湾腔,在我们左边的餐桌上做着一对台湾夫妇,而餐厅中央环座里,有老伯和孩童,那样子显然是家庭聚会,看衣着打扮,显然不是苏州当地人!果然细细听对方讲话,那股子浓浓的台湾腔仿佛让人感觉在看台剧一般!


除了螃蟹自带外,建哥点了半只美味豉油鸡、四喜豆腐、白云猪手、越式牛柳、剁椒大鱼头、干煸四季豆和上汤菠菜。或许我们来得较早,这家饭馆上菜很快!豉油鸡、剁椒鱼头、干煸四季豆除了摆盘较为用心颇显精致外,食材的做法中规中矩,四喜豆腐则是按照台湾方法制作,只不过略显刀工,将内酯豆腐摆放成桥状,再放以猪肉松相辅,豆腐的细嫩和肉松的甜香蓬松交相辉映,入口倒也提味!而白云猪手看似猪手被处理的白白净净,可是少了猪蹄的软烂Q,有些硬邦邦,即便蘸食用白醋白糖调制的酱汁也不能化解猪蹄的僵硬无味。最值得说道的要数越式牛柳,非常嫩滑,它的秘密所在是在酱汁上面,可惜据说是秘制,很难说出太多成分,只知道牛柳被酱汁腌制在冰箱里一晚。

清水大闸蟹算是螃蟹中的精品,蟹爪金黄坚挺有力,而我食吃的那只体大膘肥,黄足膏满,不晓得是长的过于成熟,还是上笼屉蒸的时间过长,这只大闸蟹的肉质有些硬,不过,蟹腿肉即便不蘸水酱醋,吃在嘴里也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味!饭店提供了食蟹工具,虽然不是著名的蟹八件,单有剪刀和扁勺两样工具也让我吃螃蟹的样子多了几分斯文!
尽管撤下螃蟹碎壳时,饭店还细心提供了淡黄色的洗手水,但我只是蜻蜓点水象征般的洗了洗手,是因为实在舍不得洗去满手的螃蟹香味,那时暗自埋怨自己,朋友要多买螃蟹时,我为什么拦着不让多买,哎,错过此村……
眼瞧着,香樟花园这家馆子的客人越来越多,原本空置的座位被一个一个的填满,而一批一批被旅游车拉来的台湾游客都一窝蜂的上了饭馆二楼,好在我们吃饭也已进入了尾声!

从饭馆出来,就是著名的李公堤。 全长一点四公里的李公堤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据说当时这里经常下雨,每到下雨尤其是下秋雨时,百姓房屋受灾,在当时的县令李超琼领导下,城里的老百姓都将建筑垃圾堆积至此,建了一座堤坝,并在堤坝上栽种杨柳,百姓感念,称这座堤坝叫李公堤。如今的李公堤被苏州政府出巨资打造成一条风情街,沿提而建的小楼多为青砖黛瓦,苏式园林式布局将一个个小岛连接。沿着堤坝旁边的马路朝前走,看似走到尽头,然而走下桥,转过弯,那些熟识的酒肆食堂又转而出现,得月楼、老东吴食府,而一些装潢精美透着海派腔调的会所、西餐厅也堂而皇之大肆喧嚣着自己的美艳!一路走来,最让我心动的要数这家写着:牡丹亭的会所,紫红色的霓虹灯招牌灰墙为背景,不由让人想起那著名的昆曲《牡丹亭》,一出游园惊梦,缠绵的爱情不仅惹得人泪盈盈,还有少许惆怅暗藏心中!


一直很希望能够细细品味苏州,能坐在苏州昆曲剧院,一边品茗一边看着台上华丽背景下,扮相俊美的男女用迤逦委婉的唱腔讲述古式坚贞爱情。十年前曾只身匆匆游览苏州,拙政园、虎丘和寒山寺都留下我的身影,而再次踏入苏州,又是匆匆而过!
苏州的美艳和委婉都需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是一个充满暧昧气息的城市,是一个容易有艳遇发生的城市,可惜看着身边三个浑身散发着白酒气息满脸通红的男人,这点想走私的心都被绑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