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文化历史 |
分类: 随笔 |
皇甫谧:从坏孩子到旷世奇才
·皇甫谧曾经是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公子哥。
·婶婶的教子方法是不抛弃不放弃,用泪水唤醒孩子的学习欲望。
·实践证明她的“激将法”很奏效。
从不务正业的浪子到举世瞩目的大学问家,比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神奇转变的童话更像童话。
西晋的皇甫谧就是这个童话中的主人公,他的蝶变是世上少有的奇迹。
皇甫谧号称西晋名士,是天下公认的奇才。
他的第一奇是学问太大,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是医学家,史学家,还是文学家,还有人说他是哲学家,一个人在这样众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第二奇是在他四十来岁就中风半身不遂了,居然从此开始学医,自己把自己治好了,活到了六十八岁,后来的日子里,著书立说又写了大量的著作。第三奇更是让人想不到,二十岁之前的皇甫谧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浪荡公子,别说读书,一件正经事都做不好,如果没有他婶娘苦口婆心的教导,也就没有了这个晋代奇才。
大凡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公子哥,都有优厚的经济基础。皇甫谧虽然出生在偏远的甘肃,祖上却是做过大官的,他太爷爷是东汉著名大将军皇甫嵩,《三国演义》第一回,就有刘备协助皇甫嵩攻打黄巾起义军的故事情节。皇甫嵩把官做到太尉级别,正部级,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正宗的高官。虽然混到皇甫谧这一代日子已经落魄了,不过有太爷爷的余威镇唬着,作为高官的后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扫打扫家底 ,足够皇甫谧这个官四代胡吃海塞一辈子的。
皇甫谧老爸老妈死得早,早早就变成了孤儿,叔叔婶婶把他接过去,当儿子养着。也就是说,失去双亲的苦孩子皇甫谧并不缺少父爱母爱,不但不缺少,叔叔婶婶送温暖送的太多,娇生惯养的,把皇甫谧温暖的有些高温中暑,闹不清东西南北了。他淘气淘得出了圈儿,身边有一帮铁哥们儿,基本都属于不良少年,整天厮混在一起游手好闲吃喝玩乐,闲来没事就招猫逗狗的,但凡他走过的地方,都被搞得鸡飞狗跳一片混乱,大人见了他嗤之以鼻不愿招惹他,孩子见了他都躲着走不敢招惹他。长到二十岁,同龄人都娶妻生子了,他还像个不成熟的孩子。
人们背后对皇甫谧的婶婶说,这孩子是不是缺心眼儿弱智啊,即使青春期躁动,二十岁也该懂事了。一辈子走不出青春期的人,不是弱智是什么?
婶婶绝不承认皇甫谧弱智,也不承认他是朽木不可雕的败家子,她相信用自己的爱心能感化这个成熟有些晚的小纨绔。她把母亲教育孩子能使用的一切手段都试过了,毫无效果,皇甫谧就是不开窍儿。
皇甫谧的状态,大抵就像香港喜剧演员周星驰演的那些“无厘头”, 带着神经质的顽皮,整天打打杀杀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婶婶苦口婆心的劝说全然不放在心上,亲戚朋友都劝她,别管了,这孩子就这样了,都二十岁了还这样少根筋儿,还能指望他长什么出息。不是亲生的不好管,你一个婶娘,该尽的心都尽到了,亲娘也不过如此。
缺心少肺的皇甫谧知道婶婶真心实意疼他,他回报的方式也很朴实,碰上婶婶爱吃的小吃什么的,他会用手头的零花钱买来送婶婶吃。那个炎炎夏日,街面上碰上个卖瓜的老头,皇甫谧三窜两蹦歪歪斜斜走到瓜摊前,说要买瓜。卖瓜的老头看他个子很高行为做派却像个孩子,就问:孩子你多大了?皇甫谧说:二十啦。老头摇摇头痛惜地说:可惜了,这么大了还像个不懂事的毛孩子,唉,你家大人真不省心啊。
皇甫谧没在意老头的话,欢兔儿似的捧着瓜回家了。婶婶正在做针线,他风风火火闯进来,把家里宁静的气氛顿时搅得鸡犬不宁。婶婶被他吓了一跳,抬起头问:又跑到哪里闯祸去了?皇甫谧把瓜往婶婶面前一放:这是您最爱吃的,快吃吧。
婶婶看着眼前的瓜,既温暖又痛心,泪水滚滚流下。
皇甫谧傻兮兮地问她:您怎么啦?
婶婶说:孩子,你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啊。
皇甫谧说:刚才卖瓜的老头也这么说来着。
婶婶把瓜摔在一边,泪水汹涌:你这样下去怎么行啊。你二十岁了不小了,和你同龄的人现在孩子都满地跑了,你怎么就不知道争气呢。婶婶三天两头的说你,嘴皮子磨破了也不见成效,我感觉自己好失败。古时候孟子他妈为了孩子走正道儿,三次搬迁,婶婶比不上古代名人,可是也算尽心尽力了,怎么就一点效果都没有呢?再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在哪里?我怎么向你死去的爸爸妈妈交待啊。
皇甫谧第一次看到婶婶这样失态地哇哇痛哭,她坚持不懈地哭着,谁都劝不住,那声嘶力竭充满震撼力的哭声响彻在皇甫家的院子里,很有穿透力,让皇甫谧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慌和震慑,他蔫不溜秋躲进自己房间,有生以来第一次静下心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过去从来没有这样动过脑子,把前生后世的事情滤了一遍,才有猛醒的感觉,他才如梦初醒地发现,现在屁颠屁颠跟在自己屁股后头玩闹的都已经变成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儿,和自己同龄的人都开始考功名,做正经事。他痛下决心,从明天起,关心书本上的事,正儿八经念几本书,做一个有用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地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乡绅,皇甫谧拜倒他膝下读书,起初人家知道这个倒霉孩子的底细,并不想收,后来看他表决心表的钢钢的,才表示试一试。没想到这一次皇甫谧玩真的了,书读得勤奋认真。岁数大了读书虽然记忆力不如小孩子,可是理解力强了,他一猛子扎进去,读书上了瘾。婶婶举全力支持他,只要是买书,节衣缩食也让他买。买不到的就借回家抄录。为借一本书走出去几十里上百里的事情都有,那时候没有什么顺手的交通工具,都是两条腿步行去。
皇甫谧骤然间就长大了懂事了,不但知道读书学习了,也知道帮助家里劳动了。皇甫谧叔叔家的家境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地主,小地主家一般也是亲自下田劳动的,下地干活他也带着书,休息的时候看上几眼。皇甫谧的突变乡邻们一时还不适应,就悄悄问婶婶:这孩子脑子没病吧,怎么突然变了性格?
婶婶说:你们才有病呢,俺孩儿长大了懂事了,将来要做大事哩。
皇甫谧就是奔着做大事设定的理想。他博览了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一不留神,真成了学识渊博的学者。书读的太多了,过一段时间就梳理梳理,一边梳理一边写心得体会做笔记,为他后来著书立说打下基础。
如果一生就窝在一个角落里,皇甫谧的思维也不会那么宽泛,要感谢他叔叔,带着全家走南闯北的,他们后来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之地河南生活过许多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他的视野宽广了,看问题也就有了深度。
勤奋努力总会有回报,皇甫谧摇身一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作家,《高士传》《玄守论》《释劝论》《笃终论》一篇接一篇地发表作品,在某个时段他算是高产作家。当时著名的丑男作家左思写完著名的《三都赋》,找上门专门请他作序,由此能看出当时皇甫谧的名气已经相当不得了。因为皇甫谧写的序文做由头,《三都赋》立马轰动文坛,洛阳城里的文学粉丝们竞相传抄,哄抬了洛阳城纸张价格,便宜了纸张经销商,一时间洛阳的纸价比别处高了许多,“洛阳纸贵”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皇甫谧名气直线攀升,连皇帝都把他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人才,享受高级专家待遇,皇帝司马炎曾经请他出来作官,他淡然一笑拒绝了,他喜欢这种平平淡淡的日子。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四十二岁正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他突然得了风痹症,一夜之间半身不遂了,右脚开始萎缩,瘫在炕上成了废人。本来是千方百计治疗,又吃错了药误服有毒的“寒食散”,病越来越重,痛不欲生的时候他几次想到自杀。此时,婶婶的话再次拯救了他。
婶婶说:你读了那么多书,难道不能读读医书,自己给自己治病吗?既然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试试看,也许能创造奇迹。
他信了婶婶的话,开始攻读医书,一边读一边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在自己身上扎针灸,给自己配药,按照自身的感受改进针法和药方。皇甫谧没有辜负婶婶的厚望,居然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症。他的故事开始神话般在江湖上传说着,他不仅仅是一个传说,他真的用自己的双腿走出家门,各式各样的患者把他当成神医找到他门上,哭着喊着求他治病,皇甫谧一不留神成了名医。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结合古代的针灸书籍,他后来写出了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这部书至今还是研究中国古代中医学的珍贵典籍。
除了医学著作,他还写了《帝王世纪》《烈女传》《玄晏春秋》等历史名著,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遗产。他一直活到六十八岁,感谢婶婶的开导,治好半身不遂之后,他又活了二十六年。
京东:http://item.jd.com/1205437288.html
http://item.jd.com/1208590559.html
亚马逊:http://www.amazon.cn/dp/B00KBKXNFI
亚马逊:http://www.amazon.cn/dp/B00KBKXNFI?tag=eqifa6483-23&ascsubtag=411156|1|
孔夫子:http://book.kongfz.com/17523/244312221/
http://book.kongfz.com/28722/252288758/
QQ网购http://item.wanggou.com/B65FF6320000000004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