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婍
李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5,895
  • 关注人气:1,5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平之战惨败谁买单

(2011-09-27 15:18:25)
标签:

文化

分类: 随笔

长平之战惨败谁买单

/李婍

战国末期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进行pk,最终秦国胜出,以活埋赵军四十万的残酷结果告一段落,赵国最后的败将是以纸上谈兵闻名的赵括。

长平之战惨败,赵括以战死为他的失败买了单,士兵们以被活埋的惨烈方式买了单。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赵括一家人也要被牵连为他的失误买单。但是战前赵括他妈已经向赵王说明情况了,并且提出要求:提前说清楚,如果我儿子战败,我们家不为他的战败买单。赵王也是点头答应了的。国王说话哪能不算数啊,所以,赵老妈得以留下来,流着眼泪哭儿子,其实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命运更加凄苦。

因为长平之战的指挥失误,赵括几乎成了中国军事史上战败将军的反面典型。假若他不临危受命担当起赵国和秦国战争最后一段时期的总指挥官,或许,背负历史骂名的会是另外一个倒霉蛋,或许他会以正面角色的形象出现在历史的字里行间,也或许,他不会有现在这样大的名气。

赵括一家都是历史名人。

老爸赵奢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官员,从一个收税的小税官做起,因为工作事业心责任心强,业务精作风硬,被提拔到主管全国税收的财税局长。管财税的和带兵打仗的将军,本来是两个毫不搭界的行当,奇怪的是赵惠文王居然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让他到改行做了将军。赵奢干一行爱一行,将军也做得不错,打了几个打胜仗,和廉颇、蔺相如相等齐名,被后人列为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

如果当初赵奢一直当财税局长,他的儿子赵括长大后也就跟着老爸干财税了,当个税务局的小公务员,也不至于临危受命上前线带兵打仗。因为赵老爸改行走进军界,儿子从小就接触军队的环境,耳熏目染的他也喜欢军事,喜欢谈论和军事有关的话题,他读了很多兵书,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从军校一毕业就在老爸手下工作,偶尔也和老爸切磋兵书上的事,老爸在兵书方面不是科班出身,当然甘拜下风,就这样,赵奢从来没夸奖过他。

赵括很郁闷,告诉老妈:我爸太不谦虚了,兵法理论辩不过我,不但不表扬我,还总说我差得远应该继续努力。我已经很优秀了,适当的时候也该表扬一次吧。

赵妈妈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赏识教育很重要嘛。她就埋怨老公对儿子太苛刻了,该表扬就表扬嘛,你为啥总不表扬他,说说原因。

赵奢说:你以为打仗是小孩过家家开玩笑呢,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赵括说起兵法说起战争语气非常轻率,就他这种心态,如果他当不上将军是他的福分,如果他当上将军,打败仗是必然的。

赵妈妈也认为儿子只知死读兵书,光相信书本上的理论,这样下去是要吃大亏的,也经常开导教育他,赵括觉得老妈不懂军事,说的都没道理,所以,她的话从来没听进去过。

当时赵国和秦国都想做大哥大,多年间两个边境上的摩擦就没有间断过。赵奢在不断地征战中耗尽体力,过劳死了。到孝成王执政的时候,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展开拉锯战,两国都耗尽了财力和兵力。蔺相如已经苦战三年,他老了,身体也支撑不住了。谁来挑大梁接着带兵,成为摆在孝成王眼前的最大难题。

赵国和秦国的战场现在明摆着是个无法收拾的烂尾工程,赵国的各位名将都不主动出头担当重任,乐毅说自己有病必须住院歇病假,从齐国京都临淄投诚过来的田单初来乍到的,不敢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他,赵胜年纪太大了老眼昏花的怕是不能胜任,乐毅的两个儿子乐乘和乐咸军事才能很一般,李牧太年轻而且眼下还承担着别的任务,当然还有一个赵括,他没有实战经验,不知道能力怎样。孝成王思来想去,把廉颇派过去临时代理工作。但是,他对廉颇也不是很满意,这位傲气知足的大将总喜欢摆老资格,若是再有一点功劳只怕赵国盛不下他。如果有合适人员,孝成王随时准备把廉颇换下来。

正在犹豫之间,秦军的间谍开始搞凡间活动了,他们到处散布的谣言,虽然没有微博博客贴吧之类的宣传渠道,但是他们用最原始的口头宣传方式,到处传言:秦军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这传言很快就进了宫,传进孝成王耳朵里。

孝成王想:赵括有那么厉害吗?

但是,外界的传言已经形成声势,孝成王感觉,再不把廉颇换下来几乎是有违民意了,他下令派赵括代替廉颇代理大将军。

重病中的蔺相如看着一个幼稚的年轻后生挑千钧重担,觉得有必要阻拦一下,这是国家生死攸关的大事,不是玩强盗游戏过家家,就拖着羸弱的身子去劝孝成王。他的劝说不但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倒让孝成王坚定了启用赵括的信心。孝成王大概觉得:这些固步自封的老家伙们就怕年轻人崛起,你不让用赵括,我偏用他。

赵括出征大局已定,有人欢喜有人忧。秦国间谍知道了消息欢欣鼓舞,暗自庆祝他们的反间计取得成功,廉颇换成赵括,秦国胜利的机会又多了几成。赵括接到任命兴奋得一夜没睡,当上这个大将军意味着他的军事才能是国内乃至国际上是一流的,这是展示自己的一个最好机会和平台。

最忧愁的那个人是赵括的老妈。

当了多年军属,她懂得军令如山,也懂得让儿子赵括出征是中央领导对他的信任,这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她忧愁的是,儿子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作战经验都差得远,让他挂帅出征无疑是送死。她求见孝成王不但是为国家的安危和命运考虑,她有私心,也是为儿子的安危考虑。本着劝动赵王免去儿子大将军的原则,她壮着胆子到赵王孝成王面前说:赵括没有能力做这个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给个理由先?

赵括妈妈为了说服赵王,把论点论据论证都找齐了,她说:我老公赵括他爸老赵也是将军,老赵当将军的时候,非常平易近人的,在一起称兄道弟吃喝不分的几十个,互相作为朋友交往的上百个,上级领导各部室主要领导赏给他的东西,他都分给手下连队的官兵 。他历来把国家的事放在第一位,只要国家有挂帅出征的命令,就把小家的利益放到一边不再过问家事。我儿子赵括和他老爸不一样,现在儿子做了将军,一上任就摆将军的架子,军队的官兵见他要毕恭毕敬,他们怕他,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领导们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做收藏品,这孩子比较爱贪点儿小便宜,没事儿的时候就到处打听哪里有便宜的房地产,合适的就买下来等着升值。大王啊,你认为他像他老爸吗?父子俩其实不一样,赵括不适合做大将军,建议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根本没把赵括妈妈的话听进去,他想的是,作为母亲,这个女人肯定是为了儿子的安危,心疼儿子才说出这些对儿子不利的话,这个世界上哪有妈妈诋毁儿子的。前两天蔺相如来劝他他没听,现在,你做妈妈的来劝阻我就能听吗?笑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已经决定的事是不可能改变的。赵王的态度很坚决:这事不用你管,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妈妈深深地叹息一声,说出了最无奈最悲情的一句话:一定要派我儿子领兵,我提一个请求好吗?如果他出现什么情况,只求免去我们一家人的责任,不让我们跟着受牵连。

赵王孝成王不耐烦地摆摆手,他不喜欢听这种不吉利的晦气话,还没出征呢就说打了败仗怎样怎样,他说:好的,我答应你就是了。

赵括踌躇满志接过帅印,没想到仗打得意想不到的艰难。秦国军队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赵军被困住,在饥饿中坚持了四十多天,部队的战斗力早就消耗尽了,饿的眼睛发蓝的赵国军人最后靠人吃人支撑着,到终于支撑不住的时候,赵括亲自上阵了,他一露头,秦国军队就把饿的精瘦的这个大将军射死了。群龙无首的几十万赵军一看连首长都没有了,赶紧扯着白旗投降秦军。人家秦军不讲究优待俘虏,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结局是何等惨烈。

听到噩耗,赵括妈妈哭损双眼。她无语,之前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现在再说什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她大概后悔让儿子从事这个行当了,按照赵括的聪明,如果当初做个文人搞搞理论研究,纸上谈史,纸上谈文,说不定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才。现在他的纸上谈兵不但坑害了国家,也坑害了自己,坑害了老妈。

孝成王倒是没有食言,赵括严重的指挥失误,没有牵连到他的家人。不知道赵王是否总结了经验教训,是否醒悟到当初没听赵括妈妈的话也是决策上的严重失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夜无月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