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的婚外情
(2010-02-26 10:22:06)
标签:
婚外情元夜火树银花才女朱淑真文化 |
分类: 随笔 |
朱淑真的婚外情
宋代才女,除了李清照,就要数朱淑真了。
相比才女出烟花的唐朝,大宋的美女作家要本份得多,她们大都是良家妇女,家境都在小康左右,小时候受过良好家教,当然这些教育属于扫盲式的,家长无意于要培养女作家女诗人什么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生命中多了温婉的诗意未必就幸福,不信吗?朱淑真就是极好的例证。多情多才的朱美眉,以二十多岁的短暂青春韶华黯然谢世,留给后世的《断肠集》把她对爱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细腻而艺术地表达出来。
朱淑真一生追求琴瑟和谐的真挚爱情和诗情画意的完美人生,到头来却嫁了很粗俗的老公,俗到了只懂得饮食男女的份上,对老婆写诗作词非常反感,撕诗稿泼墨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个男人认定夜晚就是搂着老婆睡觉的时段,老婆却赏着窗外的明月大发感慨,迟迟不肯就范,让他很气恼,一来二去的,本来就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越来越生分。
大雅碰到了大俗。朱美眉郁闷到了极点,与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男人整天厮混在一起而且还要同床共枕实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和草包老公混了三年后,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聘出的女儿稀里糊涂回来了,没有离婚,无法再把她嫁出去;虽有婆家可她死活不回去,让父母也挺为难的。估计在娘家朱淑真也看不到什么好脸子,虽然重新回到了少女时代居住的闺房,但心境和环境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寂寞、孤独、郁闷乃至不为人理解的忧愁伴随着她,折磨着她,让她开始夜夜失眠,让她愈发憔悴。
离开了庸俗的老公,生活却又陷入另一种无奈中,朱淑真不知道该如何排解。
那年元宵节的夜晚,父母特例准许她上街赏灯。在满城的火树银花中,跟随热闹欢腾的人流在温暖的春夜徜徉,她暂且忘却了心中的哀愁,脸上也有了一丝欢颜。满大街都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流,在人海中,尽管影影绰绰的,朱淑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让她心动的身影,是的,是他,旧日的情侣,还在闺中待嫁的时候,朱小姐与这位书生有过一段感情纠葛,曾经“携手藕花湖上路”,甚至“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就说不清了。
那个男人也看到了朱淑真,大概多少还记得旧情,穿过人群走了过来,与她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情话,大概还许诺了明年的这个时候老地方见面之类的诺言。这次见面虽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却重新燃起多情才女心中爱情的火花。为这次元宵节的邂逅,她做了记录:
明明心里明白“未必明年此会同”,明明知道人家已经“新欢入手”,家中已经娶了女人,自己基本是没有什么机遇的,可心里就是放不下,这次相会,旧情人重温旧梦,短暂的幸福快乐之后,则是更加难捱的愁苦,她苦苦思恋那个男人,想见见不到,想忘忘不了。且看她的《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樽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因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绸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春天过去,转眼到了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依然没有再与情人见面。虽然生活在一个杭州城里,两个人之间倒像是有一条天河,被远远的分开了。牛郎织女每年还有相见的日子,自己想见情郎一眼却比登天还难,在细雨蒙蒙的七月七,她和泪写下了《鹊桥仙》:
“西风罢暑”后的秋日,在苦苦的煎熬中迎来了中秋节,寂寞闺楼上,闻听一声悠远的笛声,让她《中秋闻笛》,触发她的感悟: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随后,又有《秋夜有感》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就在这种撕心裂肝的思恋中,朱淑真痴情地等待着第二年的元宵节,等待着那个许下诺言的男人来赴约。真不敢想象一年的时间,不能见面,也没有书信来往,这个女人是怎么熬过来的,仅仅凭着一句诺言,就苦等一年吗?佩服!
经过一年的痛苦煎熬已经身心疲惫,瘦比黄花的朱淑真打扮齐整,在如昼的灯火下来到两人相约的地方,等到街上的人几尽散去也没见情郎的踪影。回到家中,她黯然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
也许这份感情是唯一能鼓励朱淑真生活下去的勇气,苦苦等待了一年的希望变成了一场梦,每日以泪洗面的多情女子面对无牵无挂的人世间,感觉没有任何气力再活下去了,带着断肠的满怀愁情她走了,相传是跳进了美丽的西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