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论》的女性主义视角
李婍
近年的文学理论研究中,对李清照《词论》的视角和词论思想基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阐释取向:一则认为李清照词学观的本质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引李清照为王灼的同调;另一取向则认为:李清照论词,全弃儒家道统和陈腐的文学观念不顾,视李清照为柳永的知音,在这种解析策略下的阐释中,《词论》出场言说的角度和言说的声音被取代和掩饰了,细细研读李清照《词论》,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学大背景和李清照南渡前后写下的词,不难发现,李清照其实完全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就词论词。
李清照的《词论》正是写于这一时期。
从《词论》的写作时间上来看,应当是她早年间遭乱前的作品,当时的李清照大抵正处在尚有闲情逸致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那个阶段,从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一剪梅》、《如梦令》等作品中也可以得到应证。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受周邦彦“清真词”的影响,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妙解音律,所作之词无一字不协律。因了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幽雅安逸的闺居生活,此时的李清照最最崇尚的文学风格就是这样一种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词,这种风格的词讲究作词的语言运用艺术,讲究依声填词,不仅注重制腔造谱、播诸弦管,还讲究文字声律的清浊轻重,以四声入词,求诸于喉舌,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音乐旋律,以文字之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词与乐的完美结合,这种唯美主义的词盛行时恰逢李清照青春年少,最耽于梦想的少女或少妇时期,也正好迎合了她的女性审美心理,立即被她视为最爱,所以在这篇颇有影响的《词论》中,她把北宋的词坛老宿们,上起张先、沈唐、晏殊,直至元绛、晁端礼,一一列数,无不遗漏地做了一番尖锐批评,提出“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主张“词别是一家”,要求作词在内容风格上也当别于诗。
她主张歌词应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乍看是在沿北宋文人词的传统说法,并以此作为词“别是一家”不同于诗的佐证。但又不同于当时一般文士所强调的“尊体”之说,关于这一点,一是从她对在当时敢于创出100多个新调并敢于以赋为词的柳永的肯定中可以得到佐证,二是从她自己后期的词篇中就可以看出痕迹,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并不是严守宫律的,她的词论和后期创作并不相应。所以可以看出,早年间的李清照,完全是从女性审美的视角来看待当时的词风,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偏好那种工巧细致,读起来典雅醇美朗朗上口,配上乐曲后唱起来柔婉缠绵、有节奏有旋律。
年轻的女词人李清照认为只有这样的词才叫词,象那种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词作一点也不合音律,能称作词吗?因而她态度鲜明地说;词“别是一家”。
柳永的词音律协婉,叙事详尽,绘景必工,不但对后来的秦观、晏几道有一定的影响,对李清照的词也影响很深,所以受柳永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其深沉哀婉的情调,远远超出一般的离愁别绪,非男作家以女声口吻作的闺情词可以企及。如《醉花阴》:
将消魂相思写得真挚缠绵,用一种极细腻的儿女柔情把相思心事写得委婉而不感伤,颇有柳永词善于抒情的哀婉特点。
其实,李清照的词作受柳永影响最深的方面应在“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调”,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发扬了柳词用语浅近的风格,使“浅俗之语”为婉约词生辉添彩。如《一剪梅》中的“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这些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缀成极清新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适用浅近易懂、近于白话的寻常语表达清新的情思。
李清照对柳永词的肯定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她欣赏柳词能够变旧声为新声和长调慢词,欣赏柳词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活泼率真。
但作为一名女性,李清照又不喜欢柳词的“词语尘下”。柳永的言情词中,歌妓词分量极重,仅写与歌妓来往的词就有一百四十余首,这些词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的宣泄,不乏有描述女子的体态姿色,叙说艳遇时的尽情欢悦的描写,所以显得很俗气。作为大家闺秀出身,深受传统礼教熏陶的李清照,以女性视角批评柳永的“词语尘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这也恰恰是李清照《词论》的女性主义视角之所在。正因为青年时代的女性审美观,使她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上都表露出明显的女性情感,当然不能排除当时词坛上文学思潮的影响,但她的观点又与传统儒派对柳、苏全盘否定的观点有所不同,虽然我们对当时李清照写这篇《词论》时的心境无法窥视的一清二楚,分析全文,再分析李清照早年的词篇,不难得出这样得结论,用独特得女性主义视角来解释这篇文章最合适不过,比以往的那些观点似乎更具有合理性。
南渡后,由于迭遭丧乱、受尽磨难,国破家亡,个人生活的不幸和国家的沦丧使李清照的词不再恪守宫律,主要是因为严守旧律的词已经不足以表达她的思绪和情感,她需要一种雄浑、悲壮、有力的调子来抒发内心情怀,所以其中的一些词作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景象壮阔,气势磅礴,其浑成豪放,不让苏、辛。全词情感热烈真切而奔放不拘,大胆鲜明的抒发了她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意气风发。而对清照这样洒脱豪迈的一首词,词评家夏承熹评道:“这绝非没有直接产生情感而故作豪语之人所能写出的”,清朝著名词评家黄蓼园于他所写的《蓼园词选》中更直言:“无一毫釵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重温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李清照人格魅力光彩照人,女性意识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