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生活的圈子一直很窄,总是在混迹于学校之中。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读完,又接着教书,从北大到新东方。生活简单得很,人生谈不上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与惊涛骇浪。唯一算上挫折的是身体有阵不大好,常往医院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也培养了自己平和的心态.
还算是个爱读书的人,但是却不敢自称为读书人,因为,在很多盘踞在象牙塔中,以学问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学者"眼中,我们这类人,说的好,是个儒商,说的不好,也许就是在误人子弟呢.上课给学生讲到intellectual一词,说道知识分子的定义,问台下的学生:大家觉得新东方老师是知识分子吗?学生齐刷刷的点头.其实,从狭义的角度,我们,起码在很多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人眼中,是不配这个称号的.
直到今天,还不喜欢看电视,特别不喜欢看肥皂剧,印象中完整地看过的连续剧,好像也就<兄弟连>.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看那些情节发展缓慢的东西,"等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就坐在摇椅里慢慢的摇"的时候再看也不迟,希望那个时候视力还好.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新的图书馆还没有建,最喜欢的去处是2楼西北角的文科教师研究生阅览室.阅览室里面开架放着很多中外文的工具书,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书库,可以随意取阅.上本科的时候,每天这里最多允许10个本科生进来,于是我就早早地来占座.在这里自习,桌子既宽敞,又可以随意取用词典,最方便的是学习累了,可以到书库里抱一大摞"闲书"来消遣.看过什么现在已经忘了,但那种惬意的感觉却印象深刻.
其实,阅读本身是可以带来愉悦的.为了快乐而阅读,不带任何功利心地去阅读,仅仅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而阅读,它所带来的快感,那种酣畅淋漓,那种身心的喜悦,也许只能破颜微笑的摩诃枷叶能够体会.
自古中国人给读书赋予了太多现实和功利的目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的人们仍旧走在这条老路上,读书是为了考试,为了有学位,为了评职称.没办法,在一个人口基数庞大到淹没了一切机会的国度,任何一种东西都可能成为向上攀登社会台阶的标准.不过,比读书总比比出身,比忠心,甚至比谁更苦一些要积极吧.
无聊才读书,其实这就是一个"伪"读书人的自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