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会说人话且假装高深的“赖京城”》

(2007-10-08 23:07:54)
标签:

文学/原创

 

    一、

 

    新浪ID“赖京城”(以下简称“赖”)写出一篇《史记北政列传》(以下简称《史》),趁我去扬州旅游的这两天内发表,在我完全不知、无法还嘴的情况下,挣足人气,博足彩声。

    当面不敢言语,冲着背影挥拳伸脚,这叫“怂人本色”。

 

    刚看到如此莫明其妙、跨越古今、接近怪诞的文言文时,我只问自己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赖原来发的帖子我虽然从不点击,但通过看各条标题,也知道这人是个思维正常的当代青年,与迂腐的古气仿佛无关,更不会刻意接触这种实用效果等于零的遥远文体。

    很奇怪。

 

    想来想去,起因大概源自这儿。

 

    5月29日,一个平淡无奇的网络晚间……

    杂谈ID“人在江湖0”的帖子《他妈的别、北京政治老师、潜规则》里,赖在31楼主动挑衅,原话:

    “呵呵,玩‘北老’逮住他那小家子见识就OK了哈。”

 

    不久,我56楼反击道:

    “嗯,还是您的见识大家子气。您在您那篇扬州征文《扬州,一个需要反复品味把玩的城市》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景因水活的相互因借的例子更是让我不禁啧啧称叹,妙哉,妙哉也!’。这么有喜剧效果的肉麻拽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友情提醒,不会抒情千万别生憋。”

 

    赖拒不承认他那蹩脚且不通顺的句式,59楼转移话题,借其它内容继续攻击:

    “我是不会为了一趟免费旅游去到处拉票,就差没下跪了,呵呵。再说了,我文中藏的文化扬州需常品的概念又岂是你这等人能明白的,要想明白,去baidu下扬州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吧。”

   

    66楼,自己:

    “我不和你比嘴皮子,我曾经深刻的时候你还在新浪写手群的底层苦苦挣扎。要不是你最近先用语言屡次招我,我不会对你说这些话,我们还是朋友,下次吃饭见。”

 

    他即沉默。

 

    6月1日,赖被我用几句话彻底伤透自尊心后,青灯夜伴,奋笔疾书,时隔3天久,抛出豪文《史》,论坛内干赚一片赞誉之声。实际呢,恰恰又强调了一遍自己的两条弱点:

    1.确实不会自然抒情。

    2.确实擅长肉麻拽文。

   

    二、

 

    我不具备创作文言文这门异能,所以没法回敬个《赖史公列传》。下面我只用简明的、人类的语言给他讲讲道理。

 

    赖写《史》文,分明含有赌气的性质,为证明他拽文行为的货真价实,语文底子深厚。而任何掺杂哀怨、报复成分的文章都有一个特征——言不由衷,如果把《史》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你会发现,其思想水平基本在小学三、四年级上下徘徊,单线叙述制的,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到家,仅仅用豪华生僻的字眼重新包装过而已。视野开阔一点儿的人都明白,作者在用迷人的文字功夫,尽情卖弄着自己的趣味和学问。

 

    更可笑的是观察回帖里,一帮脑瘫儿童围着叫好,夸赖有文采。

   

    现代人理解中有界误区,认为越久远、越玩意识的文化就越代表深奥。有历史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古人用文言撰书、记录,一为节约,竹简、绢这种代替纸的材料其珍贵性在那段朝代不言而喻,二为自己刀刻斧雕时的省劲和便于复制,言简意赅自是省力的捷径。

    文言文其实就是古人嘴里的普通话。

    赖掌握文言文,我羡慕他在犄角旮旯处留了份学习的私心,但绝不佩服他,因为他只是套用一种不常见的文章书写形式,令无知的人错觉成特有文采,这种“文采”可以量化,可以经过训练而得来,确切地形容,应该叫“技能”比较合适,并非什么“能人所不能”的本领。

    举个例子,就像大家都是从九年义务制教育中结识的英语课,少数人学出来了,做翻译,做导游,风光无限,大部分人没学出来,生活却仍旧过得姿彩缤纷,谁也未曾把不懂“6大时态”当丢脸的事。见到身边和老外对侃的中国人,你往往会先惊讶,后冷静,觉得他是位勤奋刻苦的好学生而已,并不会由心底欣赏之,认为对方多有才。

    那只是一种技能。

 

    我和赖之间存有某种隐隐的过节,从去年《疾农民如仇》开始(难道……他是农民?),他总时不时地挑衅,内容无外乎批评我行文“小家子气”、“片面”云云,醋意浓浓,逢机会便要轻蔑奚落一番,不痛不痒,反倒挺腻人。我大人有大量,肚子里能撑船,不和小屁孩儿计较,有句名言断得极切,“不遭人妒是庸才”。

 

    赖最自以为牛的地方就是他那股流淌在血液中的轻狂傲劲儿,他一直心甘情愿地以为自己无比深刻,自己是棵未来观察家的良种苗子。这种见识层的狭隘造成该写手发展方向上的步入歧途,使之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专攻批判时政的帖子,并逐渐产生幻觉,坚信频频发笑骂世风的文章就代表文字的高级莫测与思想的激进前卫。

    我捏着鼻子拜读过人家几篇大作,怎么说呢,很别扭,有种让你历尽瞌睡又偏不允许你打哈欠舒展懒筋的感觉。评论的语气口儿挺正,就是七拐八绕指不到点子上,刚触及问题实质,忽然发现全文已经结束了,没长性。整体水平,比平庸略胜一档,又永远攀不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哪怕只一篇呢。

    要啥没啥,观点罗列成堆,却都似曾相识,也许因为人家自己所述——写前一定要用baidu先查查相关资料,查多后,就顺势带出来了,就把别人的想法当自己的了。写貌似深刻的文章最投机取巧的益处就是,不会被人怀疑你的城府,寻出你的不是,大众对待假装的人格神时,尤其缺乏分辨能力,光剩下崇拜和敬仰。

    我一直糊涂在此,整天转述别人总结过的观点有意思吗?写那种一挡署名说作者是谁就是谁的帖子有前途吗?

    呵,再说句主观的话吧,以他现今这岁数,这社会经验,不可能对生活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赖凭那一嘴严肃的政治腔儿和一脸千秋之恨,在新浪混出些小声望,他的名字几乎同救国危亡、替民请愿的义士划等号了。伪高尚者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遇见任何事物都善于盲目地从积极方面去理解,亲近哲学、冒充正派的说教在某些人眼里是唯一的精神出路。他得到了周围群众的尊重与虚荣却失去了文字本身能带给读者的乐趣,他重复了前人替之凝萃的智慧结晶却退化干净了从细节透全局的简单描述能力。

 

    真的写作高手和读过几本盗版书便误会自己也算文人的庸人们都晓得一个事实,写字,就是自己与自己聊天,不论散文、杂文、随笔等范畴,懂得知识多,才能运笔如飞,见解如注,至于落纸成品的文采好不好,话里有没有味精,其实全在打磨过程的精细程度和关照自己心血的时间长短上,都是情绪反馈到纸端的映射。

    列位看官,请回顾上文(第一部分)。

    赖美化他那篇矫揉造作的扬州征文时曾说:“文化扬州需常品的概念……扬州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刚读这段蠢话时,差点没把我恶心哭了,这位幼稚得甚至显可爱的大男孩至今还深信不疑:自己定要不分场合、无时不刻地显示出深刻性和底蕴来才算优秀,一篇好端端的借景寄情的散文非整出一套学贯中西、比古望今的意义来才算经典。

 

    文学造诣真正如何,一跨文体,全露馅了。好好当你的写手,别拔高自己到可以用无知压派别人的时候,再让别人白白笑话你。

 

    三、

 

    最后,聊点儿别的。

 

    赖在《史》中还说,我为能去扬州而疯狂地给自己的征文拉票,就差没跪求别人了。听着耳熟,这句“下跪”的比喻好像是由“e派胡言”先乱吣出来的,赖又学了去。

    “e派胡言”爱给我造谣有历来传统,这厮每天不甩些贱话就浑身骨头缝痒痒,前阵子的“推手门”事件中,人家连发两封浅薄的主帖,不去议论网络推手的相关现象,而大加否认我不是推手、我没有用文字谋财的能耐,心里充满了嫉妒与妒嫉,眼红得像吃不着窝边草的兔子。我要真想往死里气他,就把多年积攒成叠的稿费汇款单拍成照片给他看。

    “拉票”——并不是多肮脏的词汇,更没阴谋论之说,不要一提便鄙夷不屑。大到美国总统竞选,小到超级女声PK,都是靠此一法决定成败。征文大赛规程中不明令禁止的,都是默认允许的,某些正人君子为保护高洁的品德而在现实中吃尽哑亏,那得不到奖励就全怪您活该了。

 

    《史》中还提到“蔷薇老妈”和“他妈的别”与我的故事,曾经为她俩议论过太多,此刻不再赘述。

 

 

    (完)

 

 

    2007.06.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