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研课:初一年生物《光合作用》(三百三十七)

(2020-12-22 19:25:05)
标签:

听课研课

生态课堂

问题教学

德育心育

教育

分类: 研究平台
    11月30日,听了洪老师初一年21班《光合作用(第4课时),下面是交流讨论。
    1.整体概述
   节课是第五单元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光合作用的第4课时。本节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第4课时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是在前三课时分别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以及认识叶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下一节“呼吸作用”的教学打下基础。
    2.课堂情境
    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导入,引导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反应式。通过观察反应式找出在光合作用中发生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并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笔记,为下节课学习呼吸作用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我们人类自己或者自然界的生物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些方面使用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学生通过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最后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即在有限的空间(一个讲台桌)内,如何提高产物?教师引导 并归纳。
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经验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和情境设置,使得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并且最终又回归课本,强调学生做好笔记,适合学生该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例如在讲解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时候,设置了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老师只有讲台桌这么大的地方,如何才能获得最大最多的产物?”学生一开始通过课本知识踊跃回答“立体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教师肯定了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答案并解释:“没错,在讲台桌上假设我本来种满葡萄可以获得10串葡萄,但葡萄会攀爬架子随着架子长满架上,但我们发现架子下方的空间并没有被利用,此时如果在架子下的土地上种上只需微弱阳光就可以生长的很好的植物—草莓,我们是不是在获得10串葡萄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草莓呢,这样我们获得的产物就变多了,这就是立体种植,确实使得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也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此时书本中已没有其他实例,学生只能通过日常生活来思考。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无法独立思考得出可行的办法,教师并通过黑板上的光合作用反应式给与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们可以从反应式中看到,若想使得光合作用的产物增多,我们可以改变的有原料即二氧化碳和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那要如何改变这些条件使得产物变多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增加二氧化碳”教师继续引导:“你打算如何增加二氧化碳呢?”学生回答:“我在旁边呼吸”,教师:“很有想法,呼吸确实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你一个人呼吸的二氧化碳的量可能只够植物进行一次光合作用,并不够怎么办?”。学生:“多请一些人去呼吸。”。教师:“好,假设我讲台桌上有一颗植物,请全班54个学生一起来呼吸产二氧化碳,此时二氧化碳很多确实足够了,但你知道我们教室的门窗都开着,二氧化碳是气体,一下就又飘走了,二氧化碳进入植物的量还是不够要怎么办呢?”学生:“把门窗都封上。”教师:“封上确实可以防止二氧化碳飘走,但你也知道,植物正常并不长在教室里,它长在室外的土里,那农民伯伯是怎么实现把二氧化碳都固定在一定空间里的呢?”学生回忆了农民种植蔬菜的场景,有同学意识到:“可以用塑料大棚,我有看到新闻中农民伯伯通过种植大棚蔬菜使得农作物长得很好。”教师:“非常好,这位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确实在日常生产中,农民伯伯就是用大棚养殖来达到你们所说的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操作,除此之外,他们需要二氧化碳的时候也不是请你们那么多人去呼吸,这样成本太高了,通常会使用化学的方法来产生二氧化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后,植物确实也长得更好了”并引导学生将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作为笔记记在书本中。其他的几点也同上文一样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辨析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又同时学习到了知识。
    3.教学反思
    本节课也依旧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教师欠缺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在纪律上就会出现较为失控的情况,个别同学急于回答问题或者忙于与同学讨论,整个课堂虽然反应积极但课堂秩序并没有很好。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由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几个,其他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能会被忽视,这样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多关注那些普通学生,多引导普通学生也一起跟随教学的思路进行互动,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他们表达自己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