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该书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表现出“民本”思想,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下面是读《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笔记。
1.原文摘录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楚师背郄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 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
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嘏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
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
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 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
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曰:
“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
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
于践土。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人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候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舻
弓矢千,钜氅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卫候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
“畀余,余赐女盂诸之糜。”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
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日:“非神败令尹,令尹 其不勤民,实自败也。”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
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
以为戮。’”及连谷而死。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为吕臣实为令尹,民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2.阅读思考
(1)城濮之战是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的一场关键之战,众多的诸候国都卷入了这场两强相争的战争,以晋国取胜而告终。这场战争涉及政治、外交、军事、民心等诸多因素。从战场策略和兵力素质可以看出胜败的原因。
从作战策略的运用上看,晋军讲究战略, 指挥有方。城濮大战, 晋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惨淡经营已久。战前, 在军力上作了周密部署, 临战出动“晋军七百乘”, 倾其全力。双方交战, 晋军先避实击虚, 由陈蔡联军组成的楚右军一触即溃。接着, 晋军又设计西左军, 子西又告败。子玉见两翼既失, 败局已定, 只好仓皇收兵, 退出战场。这是由于晋军在战略上的精心部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楚军的刚愎自负增加了对方的胜数。
从作战人员的素质看, 晋军明显优于楚军。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使他变得持重审慎。他知人善任, 从善如流, 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麾下有以原轸为首的智勇双全、忠心坦诚的将领, 战士也都经过长时严格训练“少长有礼”。在楚军方面, 尽管楚王对晋军也比较了解,但处事尚欠稳重。主帅子玉有一定的治军才干, 但刚愎自用, 浮躁狂妄, 傲慢轻敌, 这就注定了他最终覆灭的悲剧。可见, 在战场上,出战的将帅上, 晋军也是先胜一着。
(2)晋楚城濮之战是的场面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
晋楚城濮之战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内容表现丰富多彩而曲折多变,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而栩栩如生。
如,“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
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晋楚城濮之战
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内容丰富而曲折多变,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而栩栩如生。
两军的阵势、将帅、各路兵马部署,宛如亲见,还有变化波折,一路直进,一路痒退而夹击,文字虽短,却参差起伏,气势浩大,场面如画,简洁洗练的描述,大有“尺幅千里”之致。
又如,在双方的交战前夕,子玉曰:“今日必无晋矣。”一句话逼真地写出了子玉狂傲轻敌、目中无人的情态。再如: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于毒也已。”将晋军的从容、楚军的狼狈表现得惟妙惟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