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锦明
苏锦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56
  • 关注人气:1,1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幸福的科学》(一)

(2019-08-27 21:11:08)
标签:

大家名著

读书阅报

德育心育

哲学思考

教育

读《幸福的科学》(一)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的科学,它弥补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一直以来只注重人类心理问题的探讨,致力于将积极向上的心理传递给众人,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书将积极教育所提倡的“非认知教育”与当代只关注“智力、知识、技能”的认知教育相结合,旨在将当代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序结合,帮助莘莘学子认识自我,丰富内心世界,感悟生命的美好,终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蓬勃发展的人生。下面是读第1章《积极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方式》笔记。
    第1章《积极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方式》
    1.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1998年,在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上,马丁-塞利格曼向与会者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使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方向开始转变。在他的倡导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领域得以迅速发展,他被尊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但第一个提出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是却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说:“如果我们对关于心理学真的感兴趣,我们就应该将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和基本需求已经满足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比那些符合现在心理学研究标准的人更能够真实地代表人类。与目前的消极心理学——研究病人或者普通人的心理学相比,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完全可以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不同于咨询心理学主要服务于存在心理障碍的人群,积极心理学服务对象是所有人群。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快乐心理学,也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成功学,人生并非时时快乐。积极心理学家深刻地理解,我们的生命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如意、艰难、困苦甚至是苦难。人的生命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悲伤、痛苦、抑郁、绝望。然而,在经历这些痛苦时,人性中仍然会存在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一面:在绝望之中会有希望,在悲伤中会有安慰,在痛苦之中会有坚强与成长,在逆境之中会有产生对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爱,而这些正是积极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性之中光明的特质,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如感恩、爱、尊重、幸福、希望、乐观、不放弃的毅力等。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善良的种子。
    2.积极教育是什么
    积极教育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结果。积极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积极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传统学业技能,还致力于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活投入、建构意义等核心能力,以帮助学生追求有价值感、意义感、幸福感的蓬勃人生。
    3.积极教育的内涵和意旨
    2014年3月21日,在美国纽约成立“国际积极教育联盟组委会”,塞利格曼、米哈里等人是6人是发起人和领军人物。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类的幸福”的口号,目的是推动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广泛应用。
    积极教育的核心特征是以实证主义的哲学为基础,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实验相结合,进而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实践方法。比如,我们教授感恩课程,让学生每天共几分钟时间写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这个作业本身就是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是有效的积极干预方法。众多研究发现,每天都写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在一周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人的幸福感会持续提升,而抑郁感会持续下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