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

(2018-02-28 20:02:24)
标签:

大家名著

读书阅报

哲学思考

德育心育

教育

分类: 阅读书签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学习的快乐》则是以“学习”为主题的专著,重点论述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而基于“学习共同体”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下面是读第一编《学习理论的探究》笔记。
    第一编《学习理论的探究》之《绪论:追寻学习的快乐》笔记。
    1.学习的传统之一:“修炼”的传统
    在追寻学习的思想渊源方面,首先应当传承的传统就是“修炼”的传统。这是基于文化与修养来恢复自己的整体性,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学习传统。
    最为出色地体现学习的“修炼”传统文献,是12世纪的法国圣-维克多修道院休的《学习论》。休的《学习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把整个修道院的生活中读书与祈祷行为作为学习论加以体系化,不仅作为修道士的教养,而且作为普通人的修身养性、赎罪拯救的学习论加以扩充和概括。休论述的所谓“学习”,是指体悟和认识自然本性一自然秩序,认识自身的本性。通过这种学习活动,认识自己是不完善的存在,从而治愈自己的欠缺所在,成为更完善的存在。就是说,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与他人,而在于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部世界所欠缺的部分。可以说,这一种“修行”的学习、“矫治”的学习。在这里,可以发现“作为修炼的学习”传统的精髓。
    以“矫治”与“救赎”为目的的学习,充满修身养性的真知灼见。休列举了实现学习的方法,包括“虚怀若谷”“探究渴望”“宁静生活”“格物致知”“安贫乐道”“远游他乡”。休在《学习论》的“序言”中把人分为谦虚的人和傲慢的人。谦虚的人“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潜心耕耘,心境高尚”;而傲慢的人则“高不成,你不就,眼高手低,无所事事”。他提出了学习三原则:“不可轻视任何知识和任何书籍”,“不耻下问”,“即便学有所成,亦不可轻蔑他人”。谦恭谨慎,正是一切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习的传统之二:“对话”的传统
    同“修炼学习”一样应当得到传承的学习传统是“对话学习”。这个传统,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倡导的哲学方法,一直流传今日。
    “修炼学习”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而“对话学习”是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行为,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在“对话学习”中,同对象与他人的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被理解为在沟通的过程中。“对话学习”不是把习得知识视为个人的掌握和独吞,而是人们一起共享知识,知识是公开的和开放的。学习的实践被候界定为通过参与文化公共圈的营生。
    杜威的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基于同环境交互作用的“问题解决思维”(反思性思维),这是众所周知的。他提出了人在问题情境中把实践活动与思维作为学习加以认识的理论。这种“问题解决思维”中的“经验”,在杜威看来,是认知性、文化性活动。人类是借助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同对象展开“工具性思维”,同他人展开“沟通”的。进而,人类通过反省性地思考自身的经验,人类内省自身。就是说,学习的经验不仅是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是同客体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身对话的沟通的重叠性交互作用的经验。
    基于沟通的学习,其实就是意义与关系的编织。在杜威看来,意义不是赐予的,而是借助沟通不断地生成变化的。一般说来,意义论是在名词的话语中探索语词与实在之关系的理论,但在杜威意义论中的意义把握,是借助活动构成的,是在同他人的沟通中生成、变化的。学习的活动的过程、社会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