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儿童游戏通论》(一)

(2010-04-01 20:27:05)
标签:

德育心育

读书阅报

教育

分类: 阅读书签


读《儿童游戏通论》(一)http://s8/middle/4765ff37x832bffa19f57&690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来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新著.书名题为儿童游戏通论》,是试图把儿童游戏置于社会文化、儿童发展和教育学的多维视野下,综合运用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观点,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游戏和儿童发展、儿童游戏和学前教育之间复杂的关系,以期建立一个视野比较广阔、内容比较全面、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关注教育实践的儿童游戏理论新体系。下面是学习《前言》的一点体会。
    在前言里,作者阐述了三个问题:游戏研究的多维视野,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和出路,本书的特色、结构和主要观点等。下面是作者的主要观点的概述。
一、游戏研究的多维视野
    在社会文化视野下,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儿童发展的视野下,游戏被看作是一种发展的“不成熟”的现象,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所特有的一种行为。无论是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一般说来,游戏的数量都随着机体的成熟和生活责任的承担而减少。自由自发的游戏代表着未加驯化的“自然性”或“野性”,而“教育”则意味站有目的的“文化化”或“教化”,“自然性”或“野性”游戏进入教育领域后,二者必然产生矛盾。
二、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和出路
    学前教育领域游戏的困境应当说是多种的,但主要的是两种:一种是观念的,家长认为幼儿早期教育还应当以游戏为主,而应当以知识式教育为主,即接受的是“教育”,而不是“玩”;一种托幼机构为了自身生存需要,以读写算为特征的知识技能训练取代以往的游戏。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态度障碍——认为工作是责任范围,游戏不具明确的价值;结构障碍——认为是条件限制,包括空间、时间、材料等;功能障碍——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低,素养不高等。解决问题相应措施是:促进社会对儿童游戏价值的社会认可,克服幼儿课程本身存在的结构问题,重视教师的培训等。
三、本书的特色、结构和主要观点等
    前言说:“本书试图厘清游戏的教育学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确定游戏的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指向,建构游戏的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了课程构建和教学实践的模式:“课程和游戏互动”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模式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
    以上前言所说的三个问题,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先从研究游戏的多维视野提出自然性游戏与教育性游戏的矛盾,由些产生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面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提出解决问题主两条基本途径:课程与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