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9-18 15:55:37)
标签:

休闲

分类: 历史

http://s3/mw690/4765b9c7tx6CKsIOyCm02&690

在天津,要说一个人不好看就会说“介人长得真shun(二声)”,鄙视某人则直接会说“介shun鸟!”也可作动词用,“这一天可真shun死我了!”有晦气的意思。这个字一天总要说个几遍乃至几十遍,但正字怎么写,还真没有人知道,《现代汉语字典》里shun这个字压根儿就没有第一声和第二声的。于是,历史学家李世瑜先生从《康熙字典》里找到了一个已废的字——“鬊(shún)”,一举结束了“鬊鸟”只能读不能写的历史。

 

李世瑜先生对天津方言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深入、独到而开创性的研究,他创立了“天津方言岛”学说,寻觅到“天津方言”的根。“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即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区域。

 

天津方言岛的形成来源于“燕王扫北”,燕王朱棣扫北得胜后,把他从家乡安徽带来的士兵安置在天津地区戍边屯垦。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聚居,“家庭承袭,邻里相望”,于是,悄然形成了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之后,苏皖地区不断有移民到天津地区,江淮人逐渐占压倒优势,因此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慢慢变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http://s13/mw690/4765b9c7tx6CKsIFR360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悠闲的黑喜鹊
后一篇:2013年09月1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