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授Alison在Castro街西班牙餐馆Cascal晚饭。杯盏帘布与菜谱,都是明艳的拉丁色;兼之食客盈门,把盏言笑,窗外看进去,会是异常唯美的电影场景。
送她北京机场奥运用品专卖店买的精致筷子一盒,王府井工艺美术商店买的印有京剧脸谱的黑色T恤一件(送她的德国先生Harold,此君因牙痛缺席)——好庸俗啊,汗颜……
真体贴人,她特地戴着我送的红色雕花耳饰。
Alison赠的纸包淡雅。是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2006年出版的“Death 24x a Second—Stillness and the Moving
Image”。有些想起德勒兹的Cinema
1 and
2。粗看目录,看似本有意思的书。精神分析与女权主义立场不变,加深对电影中叙事时间、死亡与观者(spectator)的探究,文本分析有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罗西里尼的“Journey
to Italy”,及阿巴斯电影。
http://www.ica.org.uk/thumbnail.php?id=204&max=408
她送的卡片,是一只线条美丽的右手,食指上系淡蓝丝带,呈蝴蝶结状。Alison说,如今的年轻人大约已不明此传统暗示,意为“莫忘”。
八卦一番安东尼奥尼和伯格曼,讨论一轮最近的非主流电影,闲谈法国生活和美国政治。Alison觉得布什“embarrassing”。妥当。问我北京如何迎接奥运,我说,四处施工。她点头,想必如此。促我发表《三峡好人》论文,曰大有进步。
戏言Alison应改名Maude(Hal
Ashby著名电影“Harold and
Maude”)。 Alison笑,说她的Harold很喜欢此电影。
http://www.nndb.com/films/063/000035955/harold-and-maude-1-sized.jpg
不知再会几时。Alison提议在来年的conference搞电影理论的Panel,请我加入,讲中国电影,如是还可“假公济私”一番。
此梦想也与身在Iowa的郭、杨女生共有,可惜至今未得逞。先在周末的芝加哥小聚一场吧。感谢Mei与郭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