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雅的婚事月蚀王全安余男芦苇 |
多年前在北影厂某小厅看到一部令人惊异的中文电影,后来知道是王全安的《月蚀》。后来知道如今圆脸的王全安演张暖忻电影《北京你早》中的公共汽车司机时曾很清秀。王全安曾带《月蚀》去电影学院交流。后来从摄影系同学邵丹那里得知王的御用女演员余男是电影学院表演系95(或94?)级的……大约一年后,为中央六套一个电影节目采访王全安,那时北京要搞“艺术院线”,选放《月蚀》。王全安不忸怩作态,不故作清高,电影观念很得我心。开一辆越野吉普。后来偶打电话,只记得他说自己听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音乐写剧本。再后来我去国离京,他电话号码也换,便失去联系。
http://www.dianying.com/images/posters/ys-1999.poster.1.jpg
《月蚀》有欧洲艺术电影的痕迹(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但在当时的中文语境下有探索、诗意和幽默,从故事结构和镜头语言来说,都颇具新意。《图雅的婚事》则更拘谨些。关于一女二夫的故事,早有凌子风导演、刘晓庆和姜文演的《春桃》;关于艳光四射的职业女演员化妆为偏远地区农村妇女,与非职业演员在纪录片风格的剧情片中合作,令人想起张艺谋和巩俐的《秋菊打官司》;关于“井”的意象与井底的私情,又难免想到吴天明导演、张艺谋主演的《老井》……大约也与屡与“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合作的编剧之一芦苇有关。芦苇参与编剧的作品有周晓文的《疯狂的代价》(1988),滕文骥的《黄河谣》(19/8/9),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张艺谋的《活/着》(1994),叶大鹰的《红樱桃》(1995),及周晓文的《秦颂》(1996),并执导过《西夏路迢迢》(1997)。使得《图雅的婚事》在剧作手法和细节处理上显然偶有以往中国电影的传承,有危机、矛盾冲突与戏剧性,与坚持抹去戏剧冲突痕迹的贾樟柯作品不同,是为“fictional realism”。
http://ah.people.com.cn/media/200702/18/NewsMedia_39203.jpg
http://joy.online.sh.cn/joys/gb/images/2007-04/06/xin_150404060841102203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