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2006-12-04 15:05:23)

http://www.dvdbeaver.com/film/DVDReviews16/a%20rebels%20of%20the%20neon%20god%20DVD%20Review%20Ming-liang%20Tsai/poster%20rebels%20of%20the%20neon%20god%20DVD%20Review%20Ming-liang%20Tsai%20PDVD_000.jpgof the Neon God, 1992)" TITLE="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
因写论文关于蔡明亮电影《你那边几点》(2002)中心理时间、叙事时间、电影时间与记忆及死亡的关系,才渐渐看全蔡明亮的作品,也渐渐理出一点脉络。有美国影评人说看他的电影像“在看油漆干”。不过写这话的人,或许没想过,油漆干的过程,质地,色彩,光泽……变幻无穷,趣味盎然。

自蔡的第一部剧情长片《青少年哪吒》即重复出现的元素:雨,屋顶漏水或下水道不畅,蟑螂,电饭锅(《河流》之前是红色,《你那边几点》和《不散》中是绿色),扶乩,佛教仪式,James Dean(此处游戏房墙壁贴画,《河流》中小康房间墙壁。蔡明亮向特吕弗的《400下》致敬,而后者中安托万喝牛奶镜头则在向《无因的反叛》中James Dean致敬。连锁的intertextuality),排泄,喝水,厕所,污浊压抑的空间……
http://www.acdrifter.com/Asian-Film-Poster/311/Rebels-of-the-Neon-God.jpgof the Neon God, 1992)" TITLE="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
不同之处:蔡明亮在《青少年哪吒》中显然仍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某些场景表现激烈,偶有电视剧痕迹。摄影机还是在运动的,即使已有停下来的迹象。电影中还是有配乐的,而且是黄舒峻,旋律很强韧,如今还在耳边;不过,偶而又觉得似乎过于强韧而另人从影片分神……之后(或许是《爱情万岁》?),蔡明亮事先找小虫作曲,小虫已写好,蔡决定不用音乐。小虫说:“你要知道,我为电影流的每一滴眼泪,都是因为音乐!”蔡也正由于此,觉得音乐有太强的情绪指引性,而决定舍弃,留一些隐晦暧昧的情绪空间。

《青少年哪吒》中,蔡还保有对台北这个外部都市空间的关注,人物内心与环境息息相通。穿行的摩托车,喧闹的游戏房与溜冰场,压抑的补习班,雨夜电话亭,拥挤西门町,廉价旅馆和街边饭馆,闪烁的街市与挣扎在云层的天空……后来的作品,则更倾向为内省,幽闭空间,《爱情万岁》、《河流》、《洞》中的公寓房间,《你那边几点》中的旅馆房间,《不散》中荒无人烟的阴暗的电影院……都市空间仍无处不在,却不再与人物内心有直接交流。而且,人物也越来越无法交流,或,抵抗交流的愿望。一切模糊的印象或直觉,一旦被描述,便被固定,因而死亡,失去成长、变化、不确定的机会。
http://www.sensesofcinema.com/images/20/rebels.jpgof the Neon God, 1992)" TITLE="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
小康的父亲,苗天(胡金铨武侠片中的演员),是出租汽车司机,在蔡的所有电影中,这部说了最多的话,甚至要小康翘课,同去看一场电影。也许蔡在回想儿时被祖父祖母轮流带去影院看电影的经验吧。因了导演感情的过于介入(或者因为我对导演童年经验的了解),这个细节忽然显得不自然起来。

台词确乎比蔡后来任何一部影片都多,有时,甚至带有暗示性,让人想起杨德昌。比如,Ah Kuei对阿哲说:我们离开这里吧……可是,去哪里呢?阿哲说:我不知道……两人拥紧。蔡之后的电影,再不曾出现如此明显的处理(还有小康的手舞足蹈)。克制,过分克制。
http://www.sea.fi/foto/rebels_of_the_neon_god.jpgof the Neon God, 1992)" TITLE="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
小康其实还不是主角。陈昭荣很可爱。《饮食男女》中的未成年父亲,《征婚启事》中一位最有希望与刘若英继续发展的男性。最初他让我想起柯一正的儿子柯宇伦,演过《麻将》和《愈快乐愈堕落》的那一位。后来蔡明亮越来越倾向于小康,也许小康的节奏和风格更为契合。陈昭荣还是太“明朗”和“正常”了一点。不过蔡无法抛弃对陈的喜爱,他请陈千里迢迢去巴黎,拍一个镜头,地铁车站里的“路人甲”,与陈湘琪遥遥相望。蔡自己在手记里写:看二人眼波流转,真是性感。

也许是过于表面的看法,我的确认为,蔡明亮的电影有早期电影(early cinema)的部分痕迹(或倾向),固定机位,长镜头,平行剪辑(parallel editing),情节性的削弱,对contingency和chance的捕捉,片断的不连续的细节,偶尔的奇观性……Tom Gunning关于早期电影的著名说法“film of attraction”,部分可适用。还可作更深入探讨,留待后话。
http://www.mongrelmedia.com/films/images/NeonGod.jpgof the Neon God, 1992)" TITLE="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
蔡的电影,据他自己说,受他自己的舞台剧作品影响最大。所以,呈现一种戏剧性。与cinekino师兄的讨论中,他说,蔡是没有电影思维的人。有电影思维的导演,出现在现代主义的黄金时期,塔科夫斯基,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这个凌乱浮躁破碎的年代,蔡的手法是一种决绝的反叛,但是否因太强的自我意识,而会显得机械,刻板,人为?……
http://www.xenix.ch/_img/1_programm/movie/839.jpgof the Neon God, 1992)" TITLE="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窗边的小豆豆
后一篇:Bora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