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贵,但是对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罗西
在路边,看见一收购废品的大姐正折叠纸箱、报纸,然后还不停地浇水。我明白了,她也在“灌水”,有注水牛肉,原来还有注水废品,她无非就是想增加些份量,多卖几元钱。我熟悉她,经常在我们小区里出没,平常有什么过期的报刊我一般都是赠送给她的。所以,我有些生气。回到办公室,跟同事说到那作假一幕,他慈祥地说:对底层劳动人民就别太苛求。
我一时也语塞。
环境、处境真的是会造就不同的人与人格。去路边摊吃炖罐,你会讨价还价,大声说话,甚至把脚搭在桌面上……有一天,你进了铺有红地毯的高档酒楼,你的言行举止莫名其妙地矫情高雅起来,说话声音温柔了,连餐前包也撕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
进而发现,角色决定你话语色彩,或者决定你离规则甚至真理的远近。我想起一个画面,南非世界杯上,英格兰队进了一个球,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偏偏裁判没有看到。下场后,助理教练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找到裁判论理,他灰色西装,俊朗,风度,也愤怒,他做了一个手势,比画着球进了球门的距离;另外一个画面是一身臭汗、着短裤短袖运动衣的鲁尼拦着裁判,也比画一个与贝克汉姆一样的动作,区别的是,他张开双手表示足球进球门的距离比小贝长很多,显然,区别的是两者的角色,那么他们的准确率也明白地呈现出来。

确实,如果我们身处“弱势”,是“群众”,或者还没“混”出“人样”来的时候,常常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夸大其词,容易放纵,也容易给自己犯忌犯规找借口。有个一无所有的穷孩子问我:“我是草根,想创业,想改变命运,可不可以允许乱一次,成功后再归正,偿还?”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现实土壤、气候就摆在那里,他有那样的想法,不意外。但是,我最后还是转述一句话给他,著名企业家万科的王石先生曾说,他早年创业的时候曾参与过小走私倒卖,他后来感慨说,当初的原罪赚来的那些东西,未来都将十倍甚至百倍地偿还回去。
后悔是一种觉醒,何尝不是一种背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有个读者告诉我,他在北京某饭店里偷窃一手机,只用了几秒钟。后来又回去了,良心发现。他难受,要“退还”那手机,他整整花了一个上午。他说,突然觉得“拿回去”好像比“偷”还难!偷与改邪归正,前者是一时冲动,后者是一辈子愧疚。

(罗西制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附:喜欢罗西诗歌的朋友请注意——
《绸缎微凉》
——罗西情诗300首
新鲜出炉
提前加我928588220,说明你要的数目以及你的详细地址姓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