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收到一些读友为我制作的PS的照片(从我博客里拿走再创作),很有意思,今天发这个,读友王君新鲜制作的。
欢迎各位朋友来配诗,说不定还可以收录到“罗西情诗300首”——《绸缎微凉》里。
罗西即兴为题图配诗——
张望是日偏西
是长河改道去萍水相逢
多情多长可以放下
我伫立于那些阶梯的断章前
不知道怎么登上你的华美城楼
最后的缴械
是半朵凋谢的花
沉沦于瞳
一站成枯
从张望到无望
垃圾
那些诗意或慈悲的垃圾处理方式
罗西
小时候,住乡下,在物质匮乏年代,垃圾不多,比较纯粹,没有什么鱼肉,只有一些植物性的,似乎也不臭,难怪地主或者爆发户的屁比较臭;即使厨房里的“湿垃圾”,也都有家养的猪、狗去“回收处理”。剩下的干燥垃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与泥土“串烧”,可以用来当肥料。
每次处理那些可燃垃圾,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隆重而精美的事情,是农人的雅事,一般是父亲做的。程序是这样:从田里挑回来的“生”土,铺平,堆成圆形;之上,堆砌一圈稻草,中空;随即把垃圾全押上,填空,扯平;再接再厉,均匀铺一层稻草;最后,薄薄压一层泥土;取火,绕圈点着那底层的稻草,大功告成。
因为有泥土压迫,所以那火是慢慢渗透的,一圈的暗火,坚韧而压抑地由外而内曼延,一般要“闷烧”好几个钟头,不喧嚣,弥漫着,热气腾腾,特别冬天的夜里,寂寞的童年,坐在门槛上看这样的“火烧土”,非常温暖,甚至有点诗意。
后来,搬家,在县城。刚开始,好几条街区才有一个开放式垃圾箱,跟公共厕所似的;那时,每家每户也还没有习惯买专用的垃圾袋,所以很多人是直接提着畚斗或者端着湿淋淋剩饭剩菜往里倒,垃圾是裸露的,苍蝇是盛装的。每次路经垃圾箱,都要小跑或者屏住呼吸。风一吹,整条街道都可以闻到馊味、臭味,可谓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最后搬到省城。垃圾箱分布密度大了,可降解垃圾袋也广泛应用,楼梯口、过道、甚至电梯里却多了一些蜿蜒的污渍,虽然与各住户没有多少言语交流,却基本知道谁家做什么菜,因为他们把饱胀的垃圾袋往外扔的时候往往没有打包好,或者破了口,于是脏水横溢、鱼刺骨头横行……扔垃圾也扔了公德心。
原来住的小区里,秋冬有落叶,春天有落花,如暗红硕大的木棉花。我常常请求清洁工,不要“太快”打扫那些可爱的“垃圾”,但是,他们不听,也不懂,如同不懂得“留着残荷好听雨”一样。城市里的寂寞,常常是因为心和心的距离、与不懂。
现在又搬新家,物业服务更周全,垃圾一般只放在门口,就有保洁员及时取走。我一般分成三袋,一袋是可能有异味的,严实打结,不泄气;一袋是自己家不想要却不坏的食品,诸如干货,甚至半棵隔天的生萝卜,也许有人可以用上;还有一袋是可以拿到回收站变卖钱的,诸如塑料瓶、纸箱、报纸、杂志等。这是母亲教我的分类法,也许不是最科学的、也不与国际接轨的分类法,但,一定是最善解人意的慈悲分类法。
10多年前,曾以记者身份与清洁工相处一周,体验生活,每天凌晨3、4点就开始扫大街,运垃圾……因此更深切地懂得“马路天使”有多辛劳,更深远地知道垃圾有多脏。垃圾本只是不用的东西,请不要把它变成危害与问题,扔给别人、扔个这个你我共处的世界和未来。
附:喜欢罗西的诗歌请预订
《绸缎微凉》
罗西情诗300首
每本100元人民币。
前500名预约者可获罗西亲笔签名,和一句赠诗,然后由快递送货上门。
汇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 福州分行城东支行
卡号:6227 0018 2259 0101 183
姓名:黄良其
电话联系:书款打入以上帐号后,请发短信到15280178622,说明你的帐号,购书数目以及你的详细地址姓名。
必须说明的是:诗集到你手里,还要一些时日。请耐心等待。
350011
福州市金鸡山路23号福建青年杂志社
(罗西制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