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西即兴为题图配诗——
前世有约
应是桑田里惊鸿一瞥
今生遇见 隔沧海
那采棉的手交给你
织锦绣
那倾城的眼睛
只为你热泪两行
那汹涌如海的胸膛
放心
一起走
花开两旁
爱情在中间照耀
花很长时光寻觅与等待
用更长的岁月一起面对和拥抱
病痛或者老去
如蝴蝶淋雨
落下
在一起 都很美
伸手 一掌晴空
相视一笑
舍你其谁
爱情江湖
你是我盖世英雄
策马 驰骋在幸福的光辉里
中国男人要向美国爱情救星史迪文先生学习
真爱没有退路
跨越太平洋的绝对爱情
一个从网恋开始的中美姻缘传奇
罗西
眼前的林莹女士,化疗过后而初长的一头黑短发,微卷,她精心地扎成小小的辫子,约见她时,正在她国内的“史迪文外贸家用棉品”连锁店里忙碌着,神采飞扬,握手一刻,我看见她那涂成紫色的指甲,内心洋溢爱情与幸福的女人才有的风情指尖……
她经历过生意场与情场的双重打击,然后在茫茫网络里,与美国男人史迪文结缘,想不到婚后两个月,突临两次妇科手术,特别是乳腺癌的劫难,但是,她和他的丈夫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墨西哥魔杖
2004年5月,福州的林莹女士,听到蝉叫,就烦躁,那是她人生最灰暗的季节,她苦心经营的生意全线溃败,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丈夫也在这时与她分道扬镳。
一无所有的她和儿子租住在十楼的公寓,万念俱灰,多次想从十楼迈出窗门以求解脱。幸亏儿时的好友的越洋电话救了她:“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劫后余生的她每天上网玩游戏,聊天;迷茫里,她也尝试把挚爱的英文捡回来,年近40背着书包上英文学校,和小年轻在一起学英文,居然名列前茅还会跳级……
为了实践自己的英文水平,无意里闯进“亚洲交友中心”网。一天,网上一段个人文字说明引起了她的好感:“I am a woman
guy.(我只爱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只爱一个女人”呢?当对方请求和她聊天时,她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像其他“老外”只自私地问任女士的情况,而是先认认真真地介绍起了自己。他叫史迪文,是美国宾西法利亚州一所大学的一名社会学家,51岁了;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特别喜欢中国的古建筑、太极拳、《易经》、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等等;他以前谈过女朋友,但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
史迪文告诉林莹,他想娶一名中国女子当妻子,以前有朋友介绍过华裔女子跟他认识,只是不太适合。现在,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要找一位中国女子当妻子的宿愿,一起过浪漫而安静的生活,一起慢慢老去。
对于网络的虚幻性和欺骗性,已过不惑之年的林女士有足够的心理防范。她只想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找个合适的人倾诉,并没有多大的情感奢望。当史迪文问起她的情况时,她也如实地告诉他:41岁了,刚刚离婚,生意也失败了。近段时间除了给自己的生意收拾残局外,剩下的就自我疗伤。
听完林莹的自我介绍后,史迪文表现出的是更多的关切,也没有要求林莹开视频或是索取其它联系方式,只是诚恳跟她谈心,耐心向她介绍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如同英语语法特点,总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和盘托出。
在网上交谈了几天后,林女士渐渐感受到了这名美国人的真诚,最后相互加了对方的MSN号码。在随后的交流中她了解到,与自己一样,史迪文也是一名读书爱好者,两人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后来发现,他简直就是一只纯洁的“书虫”。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开通了视频,随后自然而然地开始了电话联系。林莹渐渐发现他有颗美善炽热的心;大洋彼岸的史迪文,更是被这位东方独立坚韧的“女强人”吸引住了。最后,他们每天都要电话倾诉心怀、“交代”各自生活。
一天,史迪文给林莹打来越洋电话,说给她寄了一条鱼,请马上到邮局去领取。到了邮局,他还在开玩笑:“带水桶去了吗?”结果,打开邮包,才发现是一件粉红色外套,他在出差中为她买的。令林莹惊喜不已的是,外套穿在身上,尺寸大小竟然丝毫不差!提到此事时,史迪文骄傲地说道:“直觉——上帝注定你是我的女人。”
后来每天双方要聊上一小时的视频,再打上两小时的电话。那么见面就水到渠成了。
“到后来,我们都快疯了!”史迪文忍不住了,他向林莹发出了最真挚的呼喊:“我要去中国找你!我要到中国娶你!”随后,他给林莹寄来了自己祖传两百多年的“墨西哥魔杖”,作为自己的信物,他认真地说“从此你就跑不了了”。
在他看来,林女士是他前世丢掉的爱人,今生终于找回来了;他自学的第一个中文单词就是“缘分”,缘分让两个中年人的爱情浪漫地开始。
破釜沉舟
内心有诸多美丽的憧憬,但是林女士仍然有些忐忑。她不敢“轻易”相信虚幻的网络,更何况他是在太平洋对岸。所以,当史迪文说要来中国娶她的时候,她仍然客气地说:“我们都有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生活,你不要太冲动。不过,你可以先过来旅游,见面后再做更多决定。”
每次视频,看着他背后书架上的书一天天减少,她就隐约觉得他在准备着“大撤离”。不久,就收到他提前托运来福州的书与衣服。让林莹惊喜的是,2004年国庆节,史迪文电话里兴奋地报告:他已经出发了!第二天,史迪文就拖着长途旅行后疲惫的身体出现在上海国际机场,手里挥舞着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国旗上印着几行字:“我在东方找到了我的爱。”
当朝思暮想的人真真切切地站在自己面前时,两人相视一笑,很深,尽在不言中,然后是拥抱,略浅,但是两颗炽热跳跃的心已经猛烈地碰撞了。
后来,林女士在自己博客里这样写他: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还有可爱的小高鼻子,性感的嘴和金色的胡子以及黑色的眼镜,185CM的个子,不胖不瘦(和西方人中相比),就是肚子有点微凸,可我喜欢。风趣,幽默,爱脸红……
三个多月心灵的倾谈与聆听那个人,终于活生生地站在自己身边,两个人没有任何的隔阂与不自在,只有贴心与舒坦。
当史迪文晃动脖子上的挂袋,并且郑重地摘下交给林女士时,才知道那是他变卖美国家产所得的现金,“我在美国已经一无所有。现在,我只剩下你了。”面对史迪文的表白,林女士点头心领,但是她也明白地告诉他:“这些钱我帮你先保存着,如果哪一天你想回美国,就全拿回去。”后来林女士重新创业,需要启动资金时,她也只是向周围的亲友借,对这笔钱分毫未动。那不是简单的一笔美元,而是一种坚定的承诺。
而在此之前,林莹的父母一直怀疑史迪文是个骗子,要不就是个残疾人,所以才会愿意到中国来。直到史迪文出现在家里那一刻,他们才相信,这对地球两边的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已经真爱深爱着。
2005年5月,在相处8个月后,两人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
水土不服
两人决定开始着手自己的共同的事业。由于都爱看书,两人开始在福州的鼓西路开了一家中西合璧的弗洛克书吧。他们开始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但是,也许书吧曲高和寡,每月入不敷出,半年后不得不盘掉书吧。
到福州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史迪文一直水土不服,呼吸道、肠道反复感染,上吐下泻,“感冒发烧打点滴不断,我们因此都跟医院的人混熟了。”那段时间,史迪文瘦了足足30斤!
之前,中国在史迪文的心目里是一个神秘美丽的梦:人们焚香、打太极,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但来到福州后他才发现:人声嘈杂,空气里是烟尘,有人拉着长音随地吐痰,他惊呆了,胃痉挛,后来有些自闭,抑郁,害怕出门了!常常睡不着。还好,有他爱的人温柔陪伴与宽慰。一天晚上,林女士终于听到了丈夫舒畅的呼噜声,很心安。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丈夫昨天晚上终于可以听到他幸福的呼噜声时,他先是一怔,然后感动得泪水满眶,他说,“在美国,妻子听到丈夫的呼噜声一定会摇醒他,说‘你吵到我了’!”
眼看丈夫强撑的病容,林莹很心疼,她懂得他的心。想起当初上海虹桥机场,经过20小时的飞行旅途,在接机口见到了他疲惫的高大身影和那把吉他。可以说他是连根拔起。经过一番考虑,林女士决定跟丈夫去美国定居,并且主动提出来。中国,确实不适合连纽约都没有去过的“乡巴老”丈夫定居。
于是,她让丈夫先回美国办理相关移民手续。
在机场,已经瘦骨嶙峋的史迪文先生红着眼圈,不断向太太道歉:“是我不好,不能适应中国的生活!是我把你一个人丢在了这里!”突然间分开,彼此都那么惆怅与牵挂。
一到美国,史迪文马上后悔了。他立即给大洋彼岸的太太挂了电话,温柔地说道:“美国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你。”
申请后才知道,要办理林莹与她儿子(与前夫所生)到美国定居的手续,前后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最后,史迪文在美国调养了20多天后,再也受不了没有太太的寂寞,飞回福州。
在他一人去美国的时候,有亲朋曾为林莹担心,万一他一去不返回怎么办?林莹总是自信地笑着安慰:“放心的,我心里有数!”
在等待签证的那些日子里,他们合计着用仅有不到两万元的资金,开始了他们梦想中的事业,重新捡起林莹熟悉的老本行,以丈夫“史迪文”为店名,在福州开起了第一家“史迪文外贸家用棉品店”,从两人亲手制图设计装修到开业仅用了一周,全木的专修风格,像家一样的温馨,更是吸引眼球的是商品和价格……门庭若市。接着一发不可收,一年时间里他们相继开了八家的连锁店。店门的玻璃后嵌着就是他们夫妻温馨的大幅照片。
第一次手术
婚后两个月,一向身体健康的林女士,体检时发现子宫肿瘤,还好是良性的。医生告诉他们:为了保证以后不危及女方生命,最好进行子宫切除!
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孕育他们爱的结晶。两个人内心都有些难过,在孩子与妻子间,史迪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你是最重要的,我只要你。”
手术进行的那天,史迪文抢在医护人员的前面,把太太抱到了手术车上。
“史迪文几乎不会汉语。因为语言问题,手术那天他显得非常无助,只是不断地安慰我不要紧张,但他看起来比我更紧张,脸色一直在变,在一旁的时候也是坐立不安。当手术进行时,我想这个时候最可怜的人不是手术台上的我,而是手术室外的他吧。”
林女士说。
手术进行得很成功。从手术室出来后,史迪文对她亲了又亲,亲了又亲。在此后太太住院的半个多月里,史迪文每天从早到晚陪在太太病床前,寸步不离。任女士下床时,他就跪在地上为她穿鞋子……有一次,他甚至笨拙地学着煮了一碗面条给她吃。“都煮烂了!但是我喜欢吃。”
林女士甜蜜地说。
医生和病友看着这名“老外”如此尽心,对林莹都羡慕不已。有一次,一名病友向林女士表达了她的羡慕之意,没学会几个汉字的史迪文对着病友说道:“Because
she is my 老婆!(因为她是我老婆)”
手术结束,也意味着两人这一生都不会有孩子了。对此,史迪文慰林女士:“我们不是没有孩子,店铺就是我们的‘孩子’。以后我们还要再生很多很多的‘孩子’。”
乳癌的考验
她为新店忙碌着,史迪文也在福州一所大学里当了一名外教。回家后,史迪文看书,太太就在一旁静静地查资料、做帐。洋丈夫给她的感觉永远是“舒服”,他开口说的每句话的的主语几乎都是“我们”,而不是“我”,那些日子,纯粹地静美浪漫。
但是,命运再次跟林女士开着残酷的玩笑。2007年元月,她再次被确诊为乳腺癌中期,对这双跨国夫妻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们抱头痛哭。
他们只求“今后能够在一起,我们就很幸福了。”可是,病魔无情。
在彩超的床上被告知自己乳房长有恶性肿瘤,要求立即住院手术时,
林女士下不了床了,她哭着打电话告诉了老公,那时的她还不知“恶性”和“癌”的是怎么一回事,以为恶性肿瘤就是乳房要被挖掉了,为将要失去乳房而哭泣,而并不知它会危及生命。
回家后,上网搜索从恶性肿瘤到乳癌,好像天塌下来了,周围世界一片黑暗。第2天,2007年的元旦,丈夫与她发疯似穿梭在各大医院,最后住进了协和医院开始了治疗。
漫长的8个月住院治疗过程里,他们的爱情经受住最严峻的考验。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先化疗,再手术,最后再化疗。
第二次化疗就开始大把掉头发,那天,丈夫陪妻子去发屋,要把一头秀发剃光,女理发师下手的时候,手发抖着,她听见史迪文在背后轻轻地叹了一声,泪水就涌了出来,林女士尽量笑着安慰他们,最后,史迪文也要求理发师把他的头发剃光,他抱着光了头有些冷与空落的太太说:“我陪你,也理光头。”
当她被药物折磨得奄奄一息时,是她深爱的老外老公支持着她走过最痛苦绝望的日子,她一直陪在她左右,忘记了水土不服,耐心服侍,并且不断鼓励着她战胜病魔。
见过一张史迪文先生伏在病床前温柔亲吻着麻醉初醒的妻子照片,林莹说:
“每当看到这张酸楚的相片,就很心痛。那时,我刚下手术台,还未完全清醒,全身哆嗦手脚冰冷,他害怕极了,怕我醒不过来。一直呼唤我直到我睁开眼。我知道他无助与担忧!”
每天,史迪文先生就拿着太太为他画的公交路线图,为太太来回送饭、坚持日夜陪伴,为她洗澡洗脚……那段日子,只要太太的病情有一点反常,他就赶紧挨个房间找大夫,并用蹩脚的中文着急地叫喊着“老婆,老婆”。到后来,医生一看见他就问:“你的老婆又怎么了?”
终于出院了,太太的胸脯残缺了,但是丈夫的爱却有增有减。化疗,面容憔悴、浮肿,以及诸多隐私的不便,史迪文先生仍然护着宝贝一样在乎她,为她加油鼓励,为她做漂亮头巾……有一次,他陪太太在外面散步,旁边有个不明真相的老太太鄙夷地看了她的光头,对另外一妇女说:看,新潮到都剃了光头!林女士听了很不舒服,那表情马上被丈夫捕捉到了,也大致明白刚才那无聊的人说了什么,他即兴把太太拽了过来,响亮地在她的脑门亲了几口,让那些人看得目瞪口呆……
每当有好友来看望林女士并且感谢他这么照顾她,他总是回答说:“我是她老公,这是我的责任。”曾经林女士也有些担心,问他:“你会嫌弃我吗?”他先亲吻,然后专注地怜惜地看着太太眼睛,坚定地说:“我只记得现在的你。”
“要不是我的病花去那么多的钱,他也没必要在操心生意的同时,还要再去学校教课。没有哪个外教会在暑假去教课,而我的老公在烈日炎炎中骑着自行车往返在学校和家之间,有时一天上六节课,空余时间全部用来备课。每当我问他累吗,他总是笑着说不会……”而他每天最奢侈的享受就是傍晚坐在院子的藤椅上看着日落,喝着冰啤,弹着吉他,任女士懂得他的深爱,也懂得他积郁的乡愁。
爱蔓延
2007年5月10日,史迪文去美国大使馆见领事,查询太太和她儿子的申请移民进展。那时林女士化疗刚刚结束一周,为了能够按时参加签证面谈,当时白细胞降到300,几乎测不到,打了升白针,在先生和儿子的陪同下,如期到达广州。
因为第一次见领事,在和领事官员的面谈申请艰难过程时,坚强的史迪文竟然像孩子一样哭了,不能自持。林女士说,“我知道这是我患病半年来他所受得压力的宣泄,无助的他希望得到帮助。”
之后,几次跑广州接受“审查”未果,林女士与儿子移民的事情被耽搁,因为美国方面怀疑任与史迪文是“假婚”。几经波折,终于澄清真相,拿到了美国签证。
现在,这对不离不弃的患难夫妻与他们的儿子,住在美国宾夕法利亚州一个小镇里,房子是租的,日子清贫,但是恬淡幸福。
两年前,林女士在中国曾和她86岁的公公第一次通了越洋电话,史迪文说,父亲做过脑瘤手术,很糊涂,常常弄不清谁是谁。可在电话里,当儿媳妇和他对话时,他竟能说清她的中文姓名,知道她在中国福州,电话里他一直重复说I
cant see you
。林女士叫他“Dad,我很快就能得到签证去看你老人家了”,他竟然哭了,还说是她把他弄哭了,林女士也情不自禁眼泪稀里哗啦的流。
终于一家人在美国团圆。林女士说,美国人也非常爱家的。特别是美国结了婚的男人是很有责任感的,他公婆育有5个儿女,婆婆去世已有6年了,公公总是把她的相片带在身上,每天都要拿出来瞧瞧摸摸,嘟嘟喃喃说着在天堂相聚的一天。
林女士最欣慰的是,史迪文非常爱她18岁的儿子,叫他my son(我儿),儿子也很自然叫他Dad
(“爹地”),定居下来后,老外就为儿子上学联系学校,跑了五趟,最后一次办完手续,那老师对林女士说他真是个好继父!孩子如愿上了美国的公立高中十一年级。业余时间林女士儿子去了一家眼镜公司做小工,老公负责接送,第一次挣回了360元美金,如数给了他的爹,史迪文教他把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补贴家用;一部分存起来。父子俩常常一起弹吉他唱歌,打球,甚至讨论与异性交往……在博客里,林女士这样写着“他为儿顶着烈日去买吉他,儿生病了,他带着去看医生……我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我爱我家!”
一次,看着老外老公带着儿子选购男性日用品的温馨背影,林女士感动得直掉眼泪,她告戒儿子:万一有一天母亲不在了,你要与你的爹相依为命;当他年老时要照顾他,尽到中国式的孝道。儿子回答说“会的”!
美国幸福生活
为了做个世界级的好老公,史迪文一直很努力。赚得钱老婆管,家务事一起分担。
每天起床后铁定的一个吻和拥抱,让爱围绕着大病初愈的妻子。在史迪文的皮夹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他们的结婚照;另一张是她年轻时在军营里的军装照。只要有机会就给人看,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在银行,在商场购物时,在路上,一有机会就显摆。和新朋友见面,首先要隆重推出他的老婆:漂亮,聪明,能干等等。弄得林女士很尴尬;时间长了,她也就慢慢习惯享受于这种隆重真挚的赞美。
偶尔夫妻也闹别扭,他总是第一个出来打破僵局,无中生有夸张地喊:“老婆,你刚才叫我了?”于是,两人哈哈大笑。
更多的是天伦之乐,家门口,常常有野兔,松鼠,野鸭之类的小动物出没,丈夫会给那些动物起名字,然后常常对空喊话:“灰兔子,快来陪我太太,她孤独了……”
林女士也学习做“不中不西”的菜,但是史迪文都会香喷喷地吃着,他说“心里有爱,做什么都好吃。”太太就说“心里有爱,吃的人就觉得什么都好吃。”互相表扬蔚然成风。他们母子俩在史迪文的鼓动下,还联手为他剪过头发,一个拿剪刀,一个拿推子……狗啃似的作品,但是史迪文甚是得意,喜欢,还到处显摆。
自患癌后,林女士的内心一度变得有些脆弱,她说“每个人都夸我很坚强,其实我是不得不坚强,为爱我的人而坚强。”一天,林女士看了一本台湾出版的书“别怕癌症”,结果越读越怕。她很想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是三年还是五年还是更长?于是,莫名地伤感,早上醒来,坐在沙发上,玩弄着自己的手指,想着这一切。史迪文先生敏锐地读懂了她的心思,环抱着,安慰她,“宝贝,我们一起过好每一天!”
史迪文先生仍然忙碌着上班,养家,婚姻也成了这个纯真男人的信仰,那就是坚定而快乐的承担。他说,“你是我的第一”,每天下午4点下班,路上花25分钟,4点25分就能准时听到他回家的脚步声……林女士感到踏实的幸福!真爱,没有退路;深爱,让自己渐渐不再怕。
在美国所剩的几千美元积蓄,林女士坚持要给他买部好的新车,丈夫现在开的是92年买的破车,她担心冬天路滑,不安全,而丈夫则坚持要用那笔钱让太太去旅游散心……爱是相互的。每三个月,任女士都要和先生一起去医院复查,每次出发前,他们都拥抱着互相打气鼓励……目前,她的身体各项指标都不错,她说,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的爱、快乐与恩情。
350011
福州市金鸡山路23号福建青年杂志社
hlq123456@sina.com
luoxiluoxi123456@163.com
QQ:928588220
(罗西:两性情感、流行文化专栏作家,心灵牧师,博客名流,电台午夜节目嘉宾主持,在《希望》《新青年》《好主妇》《交际与口才》《爱情婚姻家庭》《婚姻与家庭》《风流一代》《辽宁青年》《新民晚报》《福州晚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杂志上开设过专栏,包括“罗西说法”“罗西姜丰二重唱”等,是目前中国专栏开设最多的作家。《家庭》与《读者》的签约作者。出版个人专集有《赶紧幸福》《爱情半边脸》《男人是没有进化好的女人》《不是美人也可以用美人计》《情感心理拉链》《爱江山也爱美人》《心灵鸡汤----青春密码》《苹果的诱惑》等10多部。个人新浪“名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luoxi搜狐热门情感博客:http://luoxiluoxi.blog.sohu.com/)
(罗西制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