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即兴给题图配诗——
相约黄昏后
浅抱
深谈
夕阳知心
分外红
树下无月老
看我渐渐老
拭皱纹
仍然笑
牵你手 放手心
倦鸟归林
都是成双飞
大地微凉 风渐起
抱太久 胸口起波澜
今夜我们就做一对鸟
不躺 飞着
叫云雀
叫凤凰
叫鸳鸯
还是叫天使
女人为何喜欢与爱人一起看落日
女性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性灵动物
罗西
女人天生喜欢拿腔拿调,是一种注重仪式感的性灵动物,男人就比较实际,内容比形式重要,往往不太能理解女人的“仪式做派”。男人经常抱怨,我给她钱不就可以了吗?她为什么生日或情人节不能自己去买点喜欢的东西,而非要大张旗鼓地送礼物。但是,女性说,礼物不是买的,是送的!还有,为什么在餐桌上插束花或点根蜡烛,就蓬壁生辉,她吃饭就会格外香,举止就变得优雅起来。
确实,一个女性如果是在路边小店吃饭,往往就会大声与老板讲价,甚至举止粗鲁,可是一进高档西餐厅,好像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婉约有致,坐下来享受的,好像全是精致的食物和餐具所带来的仪式感。仪式对女人心情有格外重要的影响,而貌由心生,自然在容貌气质方面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说衣着的仪式感吧,特别是小资女性,不允许自己穿得太过随意,上班有职业装,聚会有晚装,休息在家也要穿上有名有姓的名牌休闲装……甚至穿丝袜的过程也是一场值得女人自顾自爱自怜的细腻表演,很有仪式感:先用纤纤玉手“提起那薄如蝉翼的袜子,轻轻套上微微绷直的脚尖,一寸一寸地往上延伸,让那种若即若离的羽毛轻触感,由下至上地弥漫到整个腿部。”
遥想原始社会,女性当权,主持各种仪式活动的,一定也是个女性。女性都有“巫性”,所以有巫婆没有“诬公”!远古时代,巫术通过对“鬼魂”的仪式性处理,来控制和消除威胁带来的恐惧。巫术在本质上,就是一系列神秘的仪式,通过复杂的仪式,无形的威胁和危险,就变成了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的“鬼魂”,通过对“鬼魂”的仪式性处理,来控制和消除危险和威胁带来的恐惧。这种仪式,对一定群体的心理,有一定的镇定安宁作用。仪式感的本质就是心理学里的“暗示作用”,女性这方面比男性更有“天赋”,更容易受暗示。仪式活动之所以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就是通过特定的仪式、表情、说话,就可以达到意想中要达到的目标。
据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即便使用同样的产品,经常去美容院的女士会比只是在家美容的女士更显漂亮。对于这种令人费解的差异,心理学家认为是因自我心理感受不同而导致的外形差异。能够引起这些外形差异的原因很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给女人带来自信,这些行为被统称为“美的仪式”。手头有份资料说,据美国科学家调查发现,这种仪式也经常表现在购物上,有80%的女人在SHOPPING前都或多或少会因此而“发病”:她沐浴更衣、正襟危坐,仔细阅读面前1米半高的流行时尚杂志,她可不是时尚杂志的主编,她只是在为明天的SHOPPING提前搜寻目标;她穿新衣、换新鞋,梳妆台前一坐至少2小时,你又误会了,她不是去参加夏奈尔的成衣发布会,她只是在为今天的SHOPPING之旅做准备……这些就是被称为购物仪式狂的女人们。神经质?NO!NO!NO!她们只是在以最虔诚的仪式顶礼膜拜SHOPPING,以最完美的状态享受SHOPPING前的快感,这时,精彩的过程往往比实际的物质获取更能讨人欢心。
爱情就更需要仪式感,不可以忽视,不可以省略。但是,目前网络时代,虚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仪式感。有人认为,文化之所以成其为一种人心中的传统,往往是依靠各种“仪式”来维系的,但是时尚文化是没有仪式感的,无论是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流行音乐还是卡通、漫画、网络游戏,都是快餐式的即食。这样大气候下,男性更容易忽略女性这种内心永远无法磨灭的仪式感需求。所以,我们进一步来了解女性的仪式感需求,就特别有现实意义。
情人节无疑是最能充分体现“仪式感”的日子,什么浪漫、温柔、美好、安全感……一切女人们迫切渴望拥有的东西,统统都可以往里套。而仪式感是恋爱婚姻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送玫瑰花,比如单膝跪地求婚,比如结婚钻戒要几克拉等等,这些都要有它特定的仪式。特别西式婚礼中交换戒指的一刻,更是最具仪式感的一刻。电影《金刚》的网评很多,其中有人认为男人除了要具备三感:性感、幽默感、责任感,还要向金刚学习仪式感——四面楚歌时,还能郑重其事地和爱的女人,在帝国大厦上看日落。仪式感在女性看来,还是一个责任心和虔诚感的过程。甚至有人在博客里喊“人民的确喜欢仪式感”!如春节燃放鞭炮的传统回归。
在女人眼里,日常小事,带点仪式感去做,就可以净化心灵,还能让身边人分享她的美丽精致的情怀。仪式感还可以用来对抗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诸如散乱、无序、慵懒、沉沦、沮丧、粗鄙… 可见女性的仪式感,有其很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也享受爱情与男人,做为一个用心爱的男人,应该尊重并且顺应她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因为她们在乎所以珍惜,而仪式感是珍惜的一种美丽方式,就如同体面高尚的男人抽雪茄,绝对不像抽香烟那样简单,拿出来就点,抽完就扔;相反,享受一支好的雪茄,需要剪去雪茄帽、用专业打火机,享受之前有强烈的仪式感,这种仪式能渐渐地把你从日常俗务中拉出来,回到让自己完全舒适放松的本真状态。抽的过程中既不能抽得太快,也不能抽得太慢,一支中等长度的雪茄往往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享受。
是的,女性对仪式的推崇迷恋,其实就是渴望拥有像绅士抽雪茄般那种尊贵珍重的情怀。
350011 福州市金鸡山路23号福建青年杂志社
hlq123456@sina.com
luoxiluoxi123456@163.com
(罗西:两性情感、流行文化专栏作家,心灵牧师,博客名流,电台午夜节目嘉宾主持,在《希望》《新青年》《好主妇》《辽宁青年》《交际与口才》《爱情婚姻家庭》《婚姻与家庭》《飘人》等全国40多家报刊杂志上开设过专栏,包括“罗西说法”“罗西姜丰二重唱”等,是目前中国专栏开设最多的作家。《家庭》与《读者》的签约作者。出版个人专集有《赶紧幸福》《爱情半边脸》《男人是没有进化好的女人》《不是美人也可以用美人计》《情感心理拉链》《爱江山也爱美人》《心灵鸡汤----青春密码》《苹果的诱惑》等10多部。个人新浪“名家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luoxi搜狐热门情感博客:http://luoxiluoxi.blog.sohu.com/)
(罗西制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