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世界里的怡红公子

(2006-05-10 12:34:42)
分类: 广告·罗西

网络世界里的怡红公子昨天去看作家兼画家“呢喃的火花”的个人画展!照片从左到右是:所谓双鱼、百年微笑、木棉、罗西、呢喃火花和他女友17(后面2个主角没有显示出来,请点击一下即可现身)附去年采写他的文章---

    网络世界里的怡红公子

                                    罗西

    陈晓明,80后作家,网络专栏红人,笔名:呢喃的火花。已经出版小说有短篇小说合集《我的蝴蝶在微笑》、长篇小说《月光走失在午夜》等,大学毕业前要完成8本书的创作。现为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大四学生。他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m/nndhh

1、文艺路上的神奇小子

 那些追逐梦想的日子里,陈晓明觉得“迷茫”比“繁忙”更青春一点。17岁那年,他悄悄地给妈妈留下一张字条,背着20多斤的棉被像“傻根”一样只身去北京闯;坐了40多小时的火车,到了北京站,筋疲力尽举目无亲的他只有一个目标:中央美术学院。可是,这一“考”,就是四年。那些求学、赶考、打工兼流浪的日子里,实在没钱请模特就对着镜子画自己;可以一个星期吃白饭加盐巴,春节里,自己包饺子改善生活,从除夕吃到十五,饺子在锅里变成面糊,一直吃到想吐为止;祖母90大寿当天,他拿着自己的画,像卖废纸一样卖得5元钱排队打电话回家,那次,他哭了……

在娱乐城、酒吧里做服务生,经常看着酒瓶子在身旁飞来飞去,那些日子,他认识了很多小太保小太妹,妓女,大老板、、、、、、以及“残酷的青春”、痛还有暖;在迪吧做暗房DJ时,玻璃屋外群魔乱舞,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的他,那微妙的分寸之间的阻隔,犹如他内心的清高,让他远离堕落的诱惑,也大大提高了对“情流感”的免疫力。

那“闯”京博考的四年,是他青春跌宕的四年,常常在京郊一片白桦林中,他背靠着树干,听一些小虫的鸣叫,看一些小鸟的跳跃,头上白云悠悠的飘过。那些绚目的阳光,一样容易让人迷茫。正如不断赶路的人容易迷路一样,因为执著追求所以才有一而再的迷茫。也许因为年轻,也因为任性,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背负着理想往前走。做为玩水漂的高手,他坚持要在现实的水面上不断地跳跃。北京四年考学不中的现实没有消磨他的意志。理想还在,只是方式不同。

2002年当他多少带些屈尊与沧桑的心态踏进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时,眼睛里多了一些冷傲。不过,很快他就回到了现实。大一时,他与另外两个同学就成立了名噪一时的“野人工作室”,他负责策划、联系等业务。大二就接手学院报的改版主编等工作,开始在网上写东西、做编辑、、、、、、、之后在网络就爆红了!在对文字画画摄影的创作之余,打篮球、打台球、打网络游戏,也是他的兴趣,还有跳舞、玩双节棍,他的球队与舞蹈在学校里都获了奖,他风头出尽。   

现在,他常常在午夜里爬起,从身边随便抓过一支笔来在黑暗中写字。他的身边堆满了书,还有跟书一样多的笔记本,日记本,速写本,纸笺。那些语言,那些文字从他的心里,血管里,迸发出来。他一直相信身体里有一个抽屉,里面放着一本上了锁的日记,而他,一直扮演着偷窥者的角色。写文字的时间其实不长,也就两年的时间,而真正称的上写作的,也才半年。开始的时候是喜欢写,后来是习惯了写,再后来,就是一种生活了。他终于找到了他要表达的方式,或者是唤醒了一个没有记住的梦?出书、办画展、拍电影、开画廊酒吧、、、、、、、这都是他着手或准备实现的理想,他心里有个做“大文化”的梦,比如做像陈逸飞那样的“美工程”,但是,他知道这一切只能踏实地一件件地去做,比如先做个“行者”。这个现在每个月有几千收入可以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早熟的孩子”说,他有三个世界,现实世界已经满足不了他,网络虚拟世界对他而言也已经“太真了”,所以他还要追寻一个更纯粹更梦幻的心灵世界。可贵的是,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他都玩转自如。

墨西哥有种魔豆叫跳豆,能跳得很高。豆当然不会跳,是因为豆中的小生命——一种白色小虫,不断顽强的抗争想要冲破这外部的“枷锁”,于是豆就跳了起来。他有个昵称就叫“跳跳”,是的,他停不下来了,他要这样一直跳下去,因为他内心也有无数不安分的虫子。是青春?是他追求的“诗情画意”?是激情还是多情,是理想还是精力过剩?

     

             2、农家的情义儿子

如果追求给他的是在空中飞翔感觉的话,那么人间亲情则让他回到地面,是心灵加油站。

在家里,他是个好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赋予他文艺的灵感,更赋予他的情义胸怀。他的心,善感、倔强、自由、细致、温暖。写了不少亲情的文字,在“榕树下”的第一篇就是写妈妈的,那是他的处女作,他记得很清楚,那时他正在北京画画,考试,打工,是他第三次高考,妈妈很辛苦地为他的理想努力着。“一直到现在,也是。”他说。

他如此年轻,却有满脑子的回忆,一个有情义的人,才会有那么深厚的记忆,因为念旧;但是背太多情感包袱的人,会比较容易痛,但是也容易知道暖、甜,和快乐!可是,再大的心,也有溢满的时候,他说“心里终于装不下了,就从眼睛里涌了出来。”庆幸的是,他还有一双画画写字的手,于是,他更才情横溢。多情对一个搞创作的人,是可贵的。
   
他喜欢学校的6楼公寓,“晚上的时候一定要有月亮来相伴,这时候的感觉就像住在了树顶上一样。” 他给妹妹的信里说: 吃了三个橘子,一个酸的两个甜的。他可以分享生活、亲情的每一点感动或者每一滴忧伤。圣经里说,爱如捕风。他就是那个捕风少年,他喜欢去偷偷看婴儿的脸,喜欢在树下打球,因为这便是在落叶中打球了、、、、、因为爱,他的心比其他的人细致,他会看到两只没有母亲的小猫通过紧紧搂抱取暖,他会为死去的小金鱼做个火柴盒大小的棺材、、、、、他重复了很多次的问题是:为什么落叶总是面朝下呢?很小的时候,他曾忍痛卖掉自己集了好多年的邮票给大哥当车费,那年哥哥要去北京发展。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但是会存钱,然后借给大哥。

     10岁的时候,他的孪生哥哥因“先天的脑血管错位”而夭折,他们是血肉相连来到人间,而孪生哥哥的离去,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一个抹不去的伤。于是,他多了一些精神背负,那是哥哥留下的,来不及完成的爱。也许这样,他的内心需要更多温柔的抒发:他会给最爱他的奶奶掏耳朵,洗头、修指甲,他喜欢背着失明后的奶奶到院子里晒太阳。当然,他还爱着日夜劳碌的母亲,记得有次,他又要去外地求学,妈妈把借来的2000块钱交给他时说,“你省着点用吧……我再想想法子,过些时候给你寄过去……”说完,她笑了一下,露出了石膏一样白的牙齿——儿子的心里一阵发酸,未过半百的母亲却掉光了牙齿,当时还是他陪着母亲去做了石膏假牙。他在亲情面前找到了踏实的大地,因为爱,他要做,要写,他要让家人放心、骄傲。偶尔回家,渐渐成熟的他会帮妈妈采蘑菇做家务,然后给妈妈洗头,或者搂着妈的肩膀走在村道上,心痛着:“妈已经比我矮了一个头”。妈说:“你又这么搂着我,邻居大妈们又要羡慕了,她们老说她们的儿子都不会和她们亲热。”这时,儿子呵呵地笑着,搂得更紧,胸抬得更高了。2005年这个暑假,他特地带妈妈到福州玩,这是他母亲的第一次离开故乡,接下去他还要带她去更多的地方……

    至于抒发不完的爱,他就写在书里、网络里。

3、网络世界里的“怡红公子”

他是个爱交朋友的人,有球友、舞友,还有旅友,曾在火车上与一个中科院院士聊了40多小时没有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最后成了忘年交。当然,在空中楼阁与生活现实之间,他还找到了一个两者的缓冲地带,那就是网络世界,他是从这里登上文坛快车道的,也是在这里累积人气的。他的网络生活充斥这样一些关键词:QQ 、帖子、连接 、留言版 、 结拜、加你、、、、、、、、

    给他一条电线,他就这样抑制不住地明亮起来。从乡村出来的城市化孩子往往更有优势,特别是从事文艺方面工作的,纯粹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永远不知道陈晓明记忆里的蘑菇是怎么长出来的、、、、、他喜欢一边开着电脑,一边看书,一边写字,一边聊天。他是个喜欢一心两用的人,这样会让他很有知觉。和要好的朋友网聊,有一些小小的暧昧,电脑旁边有一面大镜子,可以从那面镜子里看到整个房间里的寂静。

身边常有好看的女孩子经过。这个时候,晓明往往又开始惆怅。这么大了,居然没有谈过真正的恋爱。23岁才初恋,而且是网恋。“不然,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那么多爱情呢?”他喜欢这样调侃自己。而花花的网络世界里,他总邂逅着不同香味的女子,他经常要猜“她”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一篇小说,还是一篇散文?或者只是匆匆记在一张纸条上的随感?

网络里,“喜欢姐姐”的他是可爱的,或者“装男孩的可爱”,因为有许多狐媚的姐姐、丰满的姑姑甚至风骚的晚娘,要他陪她们说文解字,谈论一个荔枝的甜或者一朵木棉花的重,有时姐妹们还要占他的便宜,比如初吻,当然不是初夜,随意地调侃,或真或假。

隔着屏幕,其实是现实中掺入了了虚幻,像水里加了酒。容易醉。
我总觉得,晓明是网络里的“怡红公子”,那么多亲爱的女子围着这个“假”宝玉呵气、闲聊、猜谜,甚至像小猫一样打闹抓咬缠绕……这群五湖四海的女子,用FLAIS画图,写邮件和日记,当然也在视屏里笑,做鬼脸,看圣经或者捉弄、想念他……在“91文学网”、“红袖添香”、“榕树下”等网站上,他的文字经常逗人哭、笑,或者伤感或者郁闷,当然,更多是温暖的抚慰。于是,排山倒海的反馈向他袭来,哪怕只是一言之缘也好,他都感谢他们,毕竟,跟帖也是一种情谊。
他习惯了午夜的网络生活。总有无尽的奇花异葩,缠着他绽放。其中有20位美眉组成的“静水花开”的写作小团体,她们共享一个“21弟”,他就是陈晓明。有位模特说,她在QQ上与700多个人有过交流,只有跟呢喃的火花聊天的时候最想哭;他还与另外一个女孩子拥有2000页的聊天记录,他从来就不懂得拒绝,特别对女孩。   

 这是陈晓明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认识生活的一条捷径。这给他许多灵感,当然也有友谊。这个新生代的网络“怡红公子”,有时带上耳脉聆听“她们”的声音,有时打字展现自己的可爱……这是他的魅力多媒体。不过,白天仍然要还原生活,在租处去教室或画室的路上,他常会由衷赞美“今天天气很好。”因为路上很多人和他打招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